常温露天池养殖
常温露天养殖多数为土池,有两种方式:单养和混养(鳖鱼为主,混养其他)。从国内外所取得的效益和发展趋势看,这种方式也很有前途。具体做法又可以分为全程常温和阶段性常温养殖。前者从稚鳖开始即采用常温养殖,到成鳖阶段已经是第三年;后者是稚、幼鳖阶段加温养殖,第二年进入常温成鳖养殖。考虑综合效益和稚鳖死亡率高、生长慢等特点,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应积极推广后一种方式。常温养殖,一般鱼池只要具备以下条件都可以用来养鳖:即符合要求的防逃墙和排、灌水系统,能保持一定水深和良好的底质,安静的环境和有投饵、休憩的场地。
1.单养
即只养鳖,不混养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单养的密度介于加温集约化养殖和鳖鱼混养之间。一般每平方米放幼鳖1.5只~3只。
2.鳖鱼混养
鳖鱼混养符合生态学原理,是一种综合的养殖方式,鳖鱼混养的优点如下:
①保持水上、下层气体均衡。鳖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由于呼吸与摄食使其不停地在水体上下往返运动,从而使水的表层和深层间的溶氧得到交流,防止表层过饱和的溶氧逸走,弥补了深层的“氧”。既有利于鱼的代谢,又能促进浮游生物繁衍。
②鳖鱼混养时,鳖的代谢产生大量的氨。通过浮游生物对氨的利用,既增加了浮游生物的产量又净化了水质。
③鳖鱼混养,一般搭配鲢、鳙和其他浮游生物食性的鱼为主,另有草食性鱼。在鳖鱼混养池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主要是易被鱼利用隐藻类等,而且其高峰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鳖的残饵和排泄物内氮、磷、钾等含量较高,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营养条件。据对鳖鱼混养池和一般成鱼池观察,7月~8月间浮游动物月平均量前者比后者高1.78倍,浮游植物高出2.43倍;底栖动物高5.5倍~9倍;且浮游植物量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没有昼夜垂直分布的明显变化。因此,混养池为鲢、鳙、鲤、鲫等,以及鳖的饵料——螺、蚌等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混养池鲢、鳙的群体产量均显著超过一般成鱼池,原因就在于此。
④鳖鱼混养时,鳖能将一些因病而游动迟缓的鱼和死鱼作为食物,起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而健康的鱼,游动敏捷,不会受到鳖的侵害。因此,鳖鱼混养时,鱼的成活率要比一般成鱼池高。
鳖鱼混养,从淡水养殖观点看,能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从生物的观点看,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保持水生态平衡。各地实践证明,鳖鱼混养效益十分显著。进行鳖鱼混养要比一般精养高产鱼塘效益高出5倍~8倍,这在大农业是不多见的。
加温养殖
成鳖阶段主要是在夏季,因此一般加温时间仅仅是在春末秋初,当鳖池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也就没有必要再采取加温措施。所以全程加温养殖,除了在一些特别冷或能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外,国内外都没有大量采用。
近年来在国内除地热和工厂余热外,由于养鳖的效益看好,锅炉加温养殖发展迅猛。河南省新密市特种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购进5g左右的稚鳖,经288天的加温养殖均重达500g以上。加温养殖同时也是一种室内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其特点是饲养管理的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较高,单产也比较高。
塑料棚保温养殖
保温养殖与露天池常温养殖的区别在于,前者养鳖池上加盖塑料大棚,用来保温而不加温。具体做法是:当通过加温方式,将稚鳖养成200g左右的幼鳖(一般在第二年5月)即转入盖有塑料棚的成鳖池进行养殖。因为我国广大地区,从5月到10月,能达到鳖的最适生长水温(30℃)的时间,一般只有2个月~3个月(南方略长,北方和西北更短)。通过加盖塑料大棚保温,就可以使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的养殖时间延长两个月以上。让鳖从孵出到养成,始终处于适温范围内生长,达到快速养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