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从靖江市农委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了解到,该市今年山羊饲养量只有2万多只,与上世纪90年代每年上市20多万只山羊相比,大幅下降。分析其减少养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本地山羊见效慢养者少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靖江山羊市场红红火火,西来山羊市场一季成交量达30万只,山羊市场有专职的羊皮、羊肉收购商,吸引了如皋、海安等地农民赶来靖江交易,在苏北地区小有名气。每年冬季,西来缪家埭等地家家户户忙着宰羊,城里乡下,鲜美的羊肉宴吸引了不少市民,也带动了骥洋食品等羊肉产业的兴旺。
“去年,农民买一只小羊花70多元,养一年后,一只普通山羊可卖200元以上,散养山羊一般只吃草,养殖成本较低。一只羊赚100元是笃定的。”虽然养羊的经济效益较高,但因山羊的生长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加上一年只有一个冬季市场,靖江农民养殖山羊的热情渐渐降温。市农委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灿说,目前,我市市场上的山羊有一半来自外地。规模养殖户很少,农民大多只散养几只山羊。
萨杂羊种质退化渐淡出
陈灿介绍,靖江本地羊属“海门山羊”,因骨架小,六月龄羊平均体重仅20多斤。1989年,靖江改良站从西安引进萨能奶山羊,与靖江本地山羊杂交繁育出萨杂羊。萨能奶山羊原产于瑞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之一,有头长、颈长、躯干长、四肢长的特征。
当时,我市西来镇丰产村、义兴村等都曾大规模养殖过萨杂羊。陈灿告诉记者,萨杂羊平均体重100斤左右,口感好,效益高,很受欢迎。但后来改良站因亏损严重,不再提供配种。而经过几代繁殖后留下的种质已退化,繁殖的杂交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就这样,萨杂羊逐渐淡出靖江市场。
波杂羊瓶颈难破阻发展
在我市金桥山羊专业合作社,首批波尔山羊已生下第二代小羊。负责人孙大志说,合作社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靖江地域特点的波尔山羊养殖方法,产下的波杂羊身体强健,有着长长的软耳朵。今年合作社已卖出500多头波杂羊,成为我市最大的波尔山羊优质种羊基地。
波尔山羊原产地是南非,一只波尔山羊体重达200多斤,被称为肉羊之父。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开始引进,当时一只纯种波尔种山羊价格达2万元。陈灿说,用波尔山羊配种繁育出的杂交羊比本地羊生长速度快50%。初生羊羔重量、日增重、六月龄体重都比本地山羊高50%。然而波尔山羊走进靖江,却遭遇了发展瓶颈:体型大的波尔山羊与普通山羊配种后,小体型的母羊极易难产;靖江湿润的气候环境也让波尔山羊难以适应。孙大志深有体会地说,波尔山羊尽管养殖效益高,但靖江目前没有专业兽医,波杂羊一旦生病,连药都要到外地去购买,很不方便。另外,波尔山羊繁殖难度高,这也是我市波尔山羊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