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在线网讯(记者李丽芳)因为没有技术,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大董村的村民黄月群以前养蚕的成活率只有50%,收入也不高。自从镇里办起了乡土人才超市,有什么技术问题,一个电话,“土专家”、“田秀才”就上门解难,“超市人才指导我养蚕、防病,养蚕技术提高了,我家的收入就高了。”2008年黄月群养蚕的成活率提高到80%,养蚕的收入也达到八千元左右。
据了解,从2007年4月开始,黄练镇开始创建“乡土人才超市”,由镇政府组织,把当地镇、村里桑蚕、蔬菜、中药材、甘蔗、畜牧、林业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的信息收集起来,借鉴超市的形式进行管理使用。这些“土专家”的专长和联系方式,被上墙公布或以信息卡片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可以足不出村,通过电话“点购”自己相中的专家,向他们咨询或请他们上门指导生产。
黄练镇党委书记刘贵武介绍,以前常出现农民遇到生产难题不知道找谁,乡土技术人员又找不到服务对象问题。建立“乡土人才超市”不但把人才资源整合起来,还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农民,搭建起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桥梁。大大缩短了农民和市场之间的距离,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希望致富缺门路、有了门路缺技术、有了产品缺销路”的难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乡土人才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业科技,在农民中也起着示范和激励作用,可调动更多的农民学习技术,以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型农民。
黄练镇的畜牧专家朱荣康,自从加入“乡土人才超市”后,比以前更忙了。擅长良种牛配种、生猪养殖的老朱,除了在电话里答疑解惑外,还经常下到村里为农民服务,成了当地农民最信任的专家。
目前,黄练镇“乡土人才超市”已经有110多名专家成员,其中一半是当地农村的“土专家”,创建一年多来,这个乡土人才超市已接待来访来电5500多人次,解决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4100多个,建立了11个特色产业培训基地,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对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
贵港市委副书记王革冰表示,“乡土人才超市”就是一种创新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式,贵港市正在总结、完善和推广“乡土人才超市”的成功经验,从2008年起,在全市1143个行政村构建乡土人才信息库,并以试点的形式建设“乡土人才超市”,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在贵港市的74个乡镇(街道办)中,已经建立有33个“乡土人才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