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毛皮制品加工国,我国毛皮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一向较高,这也使得它不可避免地经受着眼下正在扩散和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和挑战:企业订单减少、停产和半停产的小企业在增多、资金链断裂等。面对下滑的外需市场,国产毛皮业出路何在?上月中旬,在由中国皮革协会毛皮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裘皮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向业界传达了这样的观点:调整发展战略,抓住国内市场,下好内销这盘棋。她还强调指出,本世纪前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国产毛皮业大好发展的时机,中国向毛皮强国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时尚毛皮服饰的青睐和需求不断上升,出现了毛皮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厂家也看好了这块诱人蛋糕,纷纷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并着力内销渠道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我国毛皮市场已诞生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明星企业和品牌,像束兰、银杉、怡嘉琦、东明、倍得尔、肃昂等,他们注重品牌化运作,采用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参与真皮标志、中国名牌推荐工作以及“真皮标志杯”全国毛皮服装设计大奖赛等活动,从多角度塑造品牌形象,不仅提升了竞争力,而且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毛皮制品在我国的应用领域正逐渐扩大,除了传统和时尚毛皮服装以外,毛皮作为时尚元素,已进入家庭装饰、汽车装饰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08年1月至11月,我国毛皮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了28.4%;毛皮产品出口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毛皮进口4.4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1.2%。“这些数据表明,内销在这一时期拉动了毛皮行业的持续发展。”张淑华说。她还进一步强调指出,自今年起的未来两三年内,国产毛皮业生存困难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展望国产毛皮业未来发展,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其实,张淑华对国产毛皮业未来市场的美好展望,在2008年11月29日由中国皮革协会和浙江省余姚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裘皮产业发展论坛上,也由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李玉中做了精辟的阐述。
李玉中认为,国产毛皮产业目前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未来10年将是国产毛皮服装消费增长最快的10年,毛皮服装需求将成为国产皮草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5.26,0.20,3.95%,吧)。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一是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国产毛皮业无论是生产、贸易还是市场建设,都从以往的粗放型向品牌、质量、环保、效益型转变,并趋于理性和成熟。国际化、时尚化、品牌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二是市场升级进一步提速。全国著名的毛皮生产集散地,如河北肃宁、浙江桐乡崇福、辽宁佟二堡、河南桑坡、河北枣强等,都在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筹措资金,兴建高规格的交易中心和展销中心。三是产业链完整,抗风险能力强,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现。
在此次论坛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国产毛皮业要想进一步做好做大国内市场,必须积极应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对我国毛皮及制品行业来说,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中国皮革协会在制定的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此也做了同样的要求。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对毛皮企业的准入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适销对路的新品开发。这一方面涉及到质好价优毛皮的开发和生产。关于此,可以从我国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毛皮进口额上得以印证,说明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滞后于毛皮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涉及到时尚毛皮制品的不断问世等。除此之外,要想在内需市场上抢占市场商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品牌建设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动力。
为了撬动内需市场,中国皮革协会将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支持企业良性发展。包括:充分利用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毛皮企业争取环保、节能和技改项目,以此提升全行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推动制造环节升级;引导企业加强与国际品牌以及国内一线品牌的合作,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实力,向高端市场进军;鼓励企业整合人才,不断开发有潜力的产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企业着手终端创新,建设完善的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