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作坊式的屠宰猪肉质量如何保障
背景
屠宰协会乱收费被曝光
去年12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又现“猪头费”》为题,报道了个旧市生猪定点屠宰乱收费的情况后,个旧市给予了该市商务局长诫勉谈话的处理,同时,其他乱收费的项目也被勒令停止,生猪屠宰行业协会被解散。
央视报道称:从9月1日开始,个旧市每头生猪的屠宰费从原来的42元提到了51元,并且没有任何收费明细。不仅如此,个旧市还成立了一个生猪屠宰行业协会。协会规定,会员除了每月要交纳50元的会费之外,每杀一头猪还要向协会交纳10元的互助金。据测算,仅互助金一项,协会每年就有八九十万元的收入。此外,如果屠户要做猪头猪脚生意,每杀一头猪还要向协会交10元钱。
而本报记者了解到,此前的2002年,个旧市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盛兴食品有限公司,兴建了规范的生猪定点屠宰场,年屠宰量达8万余头,定点工作实施近6年时间,屠宰生猪44万余头,从未发生过因食用猪肉而发生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因此,定点屠宰场出来的肉,也被当地称为“放心肉”。
生猪屠宰协会乱收费被曝光两个月后,原来统一定点屠宰生猪的盛兴公司被停业整顿,而个旧市原来的“放心肉”统一定点屠宰,变成了现在10个屠宰点的分点屠宰。一些市民不由得担忧:分点屠宰后,生猪产品的质量还能保证吗?
变化
集中屠宰改为分点屠宰
2月4日,个旧市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一份紧急通知称:个旧市盛兴肉食品公司因特殊情况不能正常进行“放心肉”的定点屠宰,因此请各位屠商经销商每天按屠宰量及时与临时分点屠宰场负责人联系,由负责人统一安排屠宰。每天凌晨4点半,检疫工作统一在乍甸农贸市场进行。经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再在乍甸农贸市场统一批发。
因为乍甸距个旧市有近10公里,距原来的定点屠宰场也远了近5公里,由此给屠宰商和经销商都带来了诸多不便。12日上午,负责此项工作的个旧市商务局局长童昆发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童昆发称:实行分点屠宰只是权宜之计,起因是盛兴公司设置障碍引起的。据称,过去屠商将猪送到公司的待宰间后,盛兴公司都是无偿为屠商提供猪圈,屠商则以猪毛、猪血无偿给盛兴公司作为补偿。春节期间,盛兴公司提出要对猪圈进行调整,并口头要求屠商们将猪头、猪脚及内脏等副产品以70元的价格卖给盛兴公司,作为屠商使用的条件,否则就不提供猪圈,屠商们要在夜里自行排队杀猪。但是白天四处收购生猪的屠商们已经很累,夜里再来排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屠商还与盛兴公司的人发生了冲突。虽然商务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反复对盛兴公司做工作,但盛兴公司不干。于是百多名屠商集体拒绝到盛兴公司杀猪。为了保证个旧市猪肉供应,政府才采取了紧急措施,临时在个旧、乍甸、鸡街指定了10个屠宰点,以分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批发,确保“放心肉”的供应。此后,商务局在还于2月5日向盛兴公司发出了限期停业整改通知书,期限至5月5日,整改要经验收后方可生产。
屠商
还是愿意在屠宰场杀猪
记者了解到,个旧市每天的猪肉市场容量在200头左右,而屠商有100多位,他们经常分散到各地收购生猪,然后拉到屠宰厂宰杀后批发给经销商。其中,一些屠商的说法却跟童昆发的说法有些区别。
昨天下午,记者分别与马、唐、夏、李、张姓等屠商联系,他们其实都愿意到盛兴公司杀猪,因为那里比较方便。他们不去杀猪的原因是执法队不给检疫,而没有检疫过的猪肉,经销商根本不敢要,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到乍甸卖肉。马姓屠商说:“如果给我检疫,我明天就送猪去杀。”
多位屠商向记者抱怨:“以前我们在其他地方杀猪,执法队的说在其他地方杀的猪不合格,要到盛兴公司杀。现在又说在盛兴公司杀的猪不合格,其他点的是合格的。到底怎么样才是对的?” 屠宰场
执法队不准屠商送猪来杀
个旧市盛兴肉食品公司总经理耿会荣说:公司是8年前从昆明前来个旧投资的,投资800万元建起了一条日屠宰能力达2000头猪的生产线,是滇南最大的一条生产线。在市区内上市的生猪产品,都要在盛兴公司屠宰,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经贸局是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刚开始时,人们不习惯到盛兴公司来杀猪,可几年后,人们都习惯了。由于公司提供了交易场地,屠商们将生猪送来后,夜里一宰杀,在公司院内即可批发。
后来,个旧市成立了屠宰行业协会。此前,协会跟屠商们的要求是:猪心猪肺给他们,但卖了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赚头,于是每头猪就要收费10元。同时,还要盛兴公司把杀猪排队的权利给协会,由他们来调整安排,在商务局的工作下,公司给了协会。于是,协会就有了决定每天杀谁的猪、杀多少等权利,这当然引起了屠商的不满。后来,协会因为乱收费被举报,被处理,现在其他不合理收费都被取消了,他们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后来,还发生一些冲突,但是被扩大处理了,于是执法队这几天夜里就来到公司门口守着,不准屠商们送猪来杀。
对于70元收猪头猪脚的事。耿会荣称:2000头生产规模的设备,每天的实际生产量不足200头,但生产线上的人手一个不能少,公司实际是亏损状态。为了增加一点收入,公司是打算收购猪的副产品做一些经营,但也完全是在屠商们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同样的市场价格来收购的,结果就被人误解。“况且我们还只是有想法,还没有开始做,就遭到了这样的下场。”
声音 不要再折腾了
11日夜里3点,记者来到了乍甸。记者在下乍甸共和街一处低矮的瓦房里看到了有人在杀猪。女主人告诉记者,一家人是屠户,已经杀猪多年了,现在帮人杀猪,每头猪收20块的加工费。这几天猪突然多了,今天要杀12头,凌晨两点钟就起来了。男女主人告诉记者:这几天送猪来杀的比较多,所以半夜就要起来了。
记者要走时,男主人又赶出了一头白猪,用水将猪身淋湿后,用一根木棍将家用电的火线按到猪身上后,猪四脚一抽就倒了。之后,男主人熟练地放血,另两个人则给猪烫身、刮毛……
宣威的母师傅在个旧做生意已经18年了。最先是自己在家杀猪,后来是送猪到盛兴公司杀。现在,商务局不准在盛兴公司杀猪了,他又回到家里杀。母师傅说,在盛兴公司杀猪时,他4点半起床就行了,到公司看着杀,杀好后就在公司的院内批发。现在两三点就要起床了,将猪杀好后要拉到乍甸检疫,而经销商也要从个旧市区赶到乍甸买肉。“这两天天晴还好,如果到雨季,路又滑,又是在夜里,路上会出危险的。”母师傅还说,原来杀一头猪要交62块钱,如果到盛兴公司杀猪,只交32块了——25块的加工费,3块的活猪检验费,4块的检疫费。他呼吁还是快点解决扯皮问题,“哪个来统一杀都行,就是不要再折腾了。”
夜里4点,家住个旧市区的检疫人员就要起床了,原来他们的工作地点在盛兴公司,现在他们要到更远的乍甸对猪肉进行检疫。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得听上级的安排,安排我们到哪里检就到哪里。” 记者 任锐刚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