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齐福乡铜鼓山村45岁的李秀华,给人一种干练、利索的影像,谈起她的创业历程,如数家珍。随着她的讲述,我们走进了她的创业王国,也走进了这位“还巢凤”创业者对家乡赤子之情的的精神世界。
为了梦想 走上艰辛打工路
李秀华曾经的梦想是跳出“农门”做个“有出息”的人。2000年在家乡感受了找工作的艰辛,也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无可奈何的她与老公伍秋林一道,踏上了外出南下漫漫的打工之路。就在那时,李秀华的内心深处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愿望:将来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干出一番事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李秀华和老公来到了广东的一家大规模的立体养殖场,当时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活,苦点累点倒没什么,可在技术和工资报酬上与别人的差距却让李秀华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就甘愿一辈子这么打工吗?这样哪一天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李秀华就在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尽快学到技术。从此,李秀华就把在养殖场打工学徒作为创业人生的起跑线,一边虚心向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饲料配方、畜禽病的防役知识,一边到书店买来一大堆有关养殖方面的技术书籍,一有空闲时间就一头扎进书堆里,从畜禽种类的识别到饲料配方制作的全过程,从国内的优质品种到市场信息,凡是与畜禽有关的知识她认真钻研、虚心请教。经过在这个养殖场这些年的勤学苦练,她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该养殖场的老板对李秀华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十分赏识,想让李秀华留下来当管理人员。可李秀华的内心想的是:学好本领 回到家乡回报乡亲。
回乡创业 立体养殖成效显著
就这样,2007年她带着过硬的技术和这些年打工的积蓄回到了齐福乡铜鼓山村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村民惊异的目光中,李秀华根据本村独特的环境优势,大胆承包了该村弃用多年20多亩面积的山平塘,着手兴建综合养殖场。在岸边修建了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猪圈,养起肥猪来,计划一年出榜20头;搭起养鸭棚,计划一年养鸭10000只;还在山平塘内放上鱼苗数万尾。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明白了这个有梦更有心的女人的用意。
李秀华的养殖场建成了,她把这里当作自己圆梦的田园去精心经营,采购饲料,销售产品,清理环境,预防病役等等,里里外外就靠她一把手,收获了无数的欣喜与快乐。目前,她的综合养殖场不仅规模大,饲养的品种也愈加丰富。年出栏鸭10000只;同时还饲养多头母猪,从事母猪繁育;产鱼达20000斤;年经济效益共达12万余元。
她通过艰辛的打拚走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可她想的是:“虽然我个人的日子红火了,可乡亲们的日子还是那样!我该怎么办?”
此时,因本村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干群关系僵化,村子里人心涣散,各项工作依旧毫无起色。乡党委书记来动员她当村主任。
自从当上村主任后,李秀华煞费苦心,坚持“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她多次带领干群到周边乡村参观,开阔眼界,确定发展项目。
村民朱余碧高兴地说:“我的家要不是有李秀华的帮助,哪里修得起这个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啊!我家原来经济条件不好,又没有技术,当时李秀华动员我们养猪时,我也没有那个胆量。李秀华多次到我家做工作,拍着胸口保证,出了问题她负责。我们才敢抱着试试的心理搞起了养猪业。现在年收入达9万多元。”
在李秀华的帮助和带动下,资金短缺的养殖户,她无偿给予资助;没有技术的她予以现场指导;没有土地、需要贷款的,她予以协调。目前该村发展养猪年出栏20头以上的30户,发展肉鸭养殖户70余户,发展大棚蔬菜的30余户,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圆梦行动 富而思进再展鹏翅
李秀华每年还积极参加妇联组织的科技培训班,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她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几年的风霜雪雨,几年的艰苦拼搏。她靠政策、靠科技、靠勤劳,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成为闻名一方的养殖女能手。
在谈起她还有什么想法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希望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修我村废旧的山平塘、整治便民路和村级公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让返乡农民工都觉得在农村一样也有出路,也能致富;希望政府能够从法律、技术、资金等方面帮我们村建立一个养殖合作社,让合作社能以最低价格为会员提供畜禽种苗,并派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让会员切实从资金投入与技术方面得到实惠,从而带动周围大批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只要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心里也就欣然了!” (完)(肖勇 蔡仲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