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一个足球场大,3米高的围墙内,一群野猪在追逐嬉戏、嗷嗷嚎叫、相互打斗……这充满野性、难得一见的场面,是2月14日笔者在天柱县坌处镇中寨村特种野猪养殖场看到的情景。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昔日南下打工的下岗职工吴世槐、小学教师姚祖武和农校毕业生潘积福,去年也随大流从车间回到土地,从城市回到农村。对未来如何规划,曾一度困扰着他们。但他们不等不靠,紧紧抓住中央关注“三农”工作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机遇,结合本土实际,自筹资金60万元,建起了4480平方米的圈舍、5间宿舍、一间兽医室,承包了30亩荒山种菜,埋设了用于浇灌的水管,更不惜高价从湖南衡阳等地引进了25头特种野猪,创建了自己的特种野猪养殖场。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进行杂交后,经人工驯化改良的野猪新品种,显示出很好的杂交优势,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攻克了野猪季节发情、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其销售市场异常火暴,将成为整个特种养殖行业最热门的项目。为让野猪肉质紧凑细嫩,他们还围起了约一个足球场大的场地,保证野猪足够的运动量,同时购买了大量黄豆、包谷等饲料。为充分利用猪粪,他们修建了5罐50立方米的沼气池,挖掘了一个60余立方米的化粪池,用水泵抽肥对菜园进行灌溉施肥,形成了“生猪—粪便—沼气—燃料”一条龙式的生物链。 为扩大规模,发展自己的特色新产品,他们还引进了一批“太湖猪”和本地“黑珍珠”猪种进行繁殖,出栏猪以商品猪出售为主,种猪为辅;形成较大规模后,再以农户联营的形式,由自己提供猪仔,农户进行饲养,自己回收,再进行深加工的方式,带动当地农副产品、五谷杂粮的销路和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时,他们充满自信地说:“下一步还要结合我们黔东南少数民族旅游之州的实际,建立自己的生态农庄,把自己的产品制成原生态品牌野猪腊肉、野猪火腿用小包装向外大量提供;同时还打算以自己的野猪基地和鲍塘风光为主体,在优美的原生态环境中,盖上风格别致的小木屋,办起自己的农家乐,建立山村旅游点,带动大家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