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东蚕西移”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广西蚕茧产量从2005年到2008年连续4年稳居全国首位。取得这一成绩,得益于广西自主创新成果“桑蚕良种开发与应用”。
据该项成果第一完成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顾家栋介绍,由该站几代科技人员持续努力、不断攻关取得的这项成果,成功选育出两广二号、桂蚕1号和“芙·桂×朝·凤”等3对优良品种;摸索出二段高温催青、三段养蚕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广西亚热带地区高温多湿、蚕病多、养蚕难等难题。3对优良品种现已成为广西桑蚕业主推品种,并在广东、海南、四川、重庆、江苏、浙江等全国重点蚕业省广泛应用,还推广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截止到2007年底,已累计推广蚕种2637.6万张,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1.5亿元,出口创汇20.85亿元。
广西属亚热带地区,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有利于桑树生长,一年可养蚕7~8次,比江浙地区可多养4~5次。但温度高、湿度大容易诱发蚕病,也给广西桑蚕业带来“三难二低”(养蚕难、育种难、制种难,产量低、质量低)的技术难题。若通过直接引用江浙等温带地区的桑蚕良种、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实践证明不行。培育适合亚热带地区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的优良品种和养蚕配套技术,就成为实施“东蚕西移”战略、加快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关键。
多年来,广西始终坚持以创新推进桑蚕业发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科技人员经过十几年攻关,首创“化性遗传互补”技术,育成强健、优质二化含多化亲本,再以“中·中×日·日”两级杂交形式配四元杂交种,成功解决了蚕种强健与产量、质量负相关的亚热带桑蚕育种世界性难题;培育出我国第一对亚热带强健性桑蚕四元杂交种两广二号,以及桂蚕1号、“芙·桂×朝·凤”等3对优良蚕种,生丝等级提高了1~3个等级,桑蚕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广西平均亩桑产鲜茧102.82公斤,亩桑收益2040元,比全国平均产茧量59.19公斤/亩、亩桑收益1320元,分别高73.37%和55.3%。广西蚕茧产量已由2000年的2.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0.52万吨,连续3年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世界总产量的1/5。广西年蚕茧产量超过世界第二蚕业大国印度,涌现出全国第一桑蚕县(市)——宜州市、全国第一桑蚕乡——横县永表乡,创造了我国桑蚕业6个之最:蚕业发展最快、年产量最大、蚕种推广量最多、蚕农收入最佳、蚕业扶贫效果最好、桑蚕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桑蚕业受到冲击,正在快速增长的广西桑蚕业也难以幸免,但蚕茧总产量仍在20万吨左右,继续稳坐全国桑蚕业第一把交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