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靖边县黄蒿界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5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靖边县黄蒿界乡人民政府也因此获得了“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3年前,刚刚到任的靖边县委书记马宏玉到黄蒿界乡调研,村民用电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触动了他的神经,当即决定将黄蒿界乡定为自己的包扶对象。3年来,马宏玉对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的协调下,省、市、县等部门倾斜资金500多万元,加强了以水、电、路、农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政府合理使用资金,打机井88眼,新增水浇地8000多亩,解决了全乡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架设高低压线路50公里,改造农电线路80多公里,实现了全乡户户通电;新修油路2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实施造地工程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推广旱作农业高产田1600亩,有效解决了群众耕地少、产量低的问题。同时,为了切实改善全乡生态环境,乡政府加大了封山禁牧和造林种草工作力度,全乡羊子全部实现舍饲,封山禁牧达到了100%。几年来,全乡累计造林1.5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境内的林草覆盖率达到62%。
条件改善了,收入是关键。乡政府根据全乡群众素有养殖白绒山羊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地把白绒山羊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大张旗鼓地提出“说羊话、念羊经、发羊财”的发展口号,以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以科学饲养、纯繁提高为重点,以强化防疫、项目扶持为手段,努力做大、做强羊产业。目前,全乡白绒山羊饲养量稳定在 10万只左右,户均养羊近60只,人均养羊13只。先后建成羊子配种站 7处,种羊场1处,年向社会提供良种羊4000多只。经省、市、县畜牧部门的专家鉴定,羊绒和羊子的品质位于全市的领先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养羊业。2006年,黄蒿界乡被命名为“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2008年7月23日,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在靖边召开,与会的学者专家参观了黄蒿界的绒山羊后给予了高度赞誉。羊产业已成为黄蒿界乡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五合村村民李树占,去年仅养羊收入超过了10万元,他高兴地说:“咱村农民收入高,不是靠卖羊肉发了财,而是咱的羊种好,一只白绒山羊种公羊要卖1000多元呢!”。
许多人慕名来到五合村购买良种羊,回去后传种接代。其实,早在1999年五合村就迈开羊子品种改良步伐,在县科技、畜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农民从辽宁引进200只白绒山羊,与当地绒山羊进行杂交繁育,通过几年努力,该村羊子产绒量从过去土种羊的每只2―4两增加到现在的1―2斤。养羊示范户许海东每年白绒山羊的饲养量达100 多只,每只产绒量1斤多,每年羊绒和出栏种羊收入两万多元。许国明养了90只白绒山羊,单羊产绒量最高达3.2斤,全家6口人,人均靠羊子每年收入3000多元。去年一年,五合村就卖出良种绒山羊500多只。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黄蒿界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好,全乡有2.6万亩水浇地,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去年乡政府在确保主导产业发展,满足羊子饲草的前提下,决定拿出全乡最好的水地发展蔬菜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共投资50多万元,组建了农机作业服务队,并在高升村和五合村分别建立了1000亩薄皮甜瓜示范基地、1000亩胡萝卜示范基地和1000亩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三个示范基地从种植到收获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并打破传统的承包责任田地块分割,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老百姓喜悦地说:“ 政府决策对,我们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