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是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探索其自身特征,调整养殖结构和生产规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运用市场规律去认识与把握市场,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种水产品种,是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春回大地,气象更新。当前,正值水产苗种放养的黄金时节,广大渔农民对今年养什么品种,其经济效益如何十分关切。近日,笔者在下乡调查中发现,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不仅能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还能使生产者打破常规养殖的框框而致富,因而吸引着众多的渔农民投资特种水产养殖。但实践证明,特种水产养殖也存在着较大风险,不少养殖户缺乏冷静思考和长远眼光,盲目养殖,无序发展,造成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或当地条件不适宜养殖,又缺少养殖技术,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时应慎之又慎,切忌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就目前浙江省上虞市特种水产养殖品种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原有土著品种或对其加以改良发展成为新的养殖对象。如河蟹、青蟹、青虾、甲鱼、黄鳝、泥鳅等,由于原先当地野生资源丰富,基本无人工养殖,后因捕捞过度或污染等问题,使资源衰退,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因而开展人工养殖;另一类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引进前一般都在原产地被证明生长性能与养殖效益皆佳,是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如近几年引进的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巴西鲷、淡水石斑鱼、美国大口胭脂鱼等。不论是土著品种还是从省外或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我们在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要考虑养殖品种发展趋势和可行性。特种水产养殖成本高,产品售价也高,市场起伏大,价格潮起潮落,养殖少时赚钱多,养殖多了就可能会亏本。例如,上虞市2001年引进养殖南美白对虾,起初几年养殖面积仅为几千亩,价格每公斤高达35元,养殖户获利颇丰,平均亩净收入在3000元左右。2007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到5万亩时,虾价跌至每公斤15元,使许多养殖户发生亏损现象,其他地方的甲鱼、鳗鱼养殖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因此,在养殖某种特种水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和容量,预测发展的趋势和可行性,最好能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消费量、饭店和宾馆的需求量、附近大中城市的销售量、以及外贸出口的销售量等一些情况,切莫看到别人发了财就盲目养殖。
二要考虑养殖品种的适应性和养殖技术的可能性。适应性强的养殖品种,养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生长快、耐肥水、耐密养的品种,往往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同时,鉴于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养殖技术也不能简单地沿用普通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是部分特种水产养殖要求条件较为苛刻,完善的设备和成熟的饲养技术,对确保养殖成功尤为重要。
三要考虑饲料供应品种和数量。特种水产养殖中的饲料供应相当关键,同时,这也是降底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养殖某一品种时,必须考虑饲料的来源和可供应量,当然,还必须考虑到饲料成本,饲料供应要因地制宜,饲料来源不足时应以饲定产。
四要考虑苗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要尽可能选择能自繁或苗种易得、来源有保障的养殖品种。苗种容易获得,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否则苗种少而贵,会制约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再则,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水源条件的好坏,事关养殖成败。因此,发展特种养殖必须具备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优势。水温、日照对养殖也有直接关系,如南方的热带鱼不适宜在北方养殖,尤其是要越冬保温的品种;同样,北方的冷水性鱼类不适宜在南方养殖。我们要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养殖一些别处无法养殖的稀有品种或地方特色品种。此外,还应考虑道路交通条件、进排水设施、动力供电等条件。
五要考虑产品销路和重视发展外贸。特种水产养殖成本高,售价也高,从而制约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使得国内市场的销售有限。因此,要想大规模生产,必须广开销路,既要重视内销,更要抓外销。比如,2007年,南美白对虾因受国际贸易壁垒制约,外销受阻,造成产品供大于求,虾价大跌,使我市不少养殖户陷入亏损境地。
六要考虑综合经营和加强成本核算。目前,很多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在养殖技术上尚未完全过关,销售渠道也没有完全理顺畅通,养殖一旦失败,经济损失就会无法弥补,因此,应提倡综合经营,避免单打一,并要进行成本核算,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