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后腿肉卖50块钱,一斤里脊肉要80块,哪还是猪肉啊。前两天电视上报道一只天鹅卖一千元,这简直就是天鹅肉嘛!”昨天上午,掂量着花了120多元钱从东海路“里岔黑”猪肉专卖店买来的1.5斤里脊肉,市民孙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里岔黑猪是“国宝”
说起“里岔黑猪”,那可是全国乃至世界“名猪”。据市畜牧局专家介绍,里岔黑猪种源于距今约四千年前商周时期的沂山野猪,后与胶河流域的猪种逐渐融合而成。通过当地人长期择优选留、繁衍继代,逐渐形成了里岔黑猪体型高大、背腰长直(胸、腰椎数比一般地方猪种多1-2对)、胸浅腹平,适应性强、繁殖力好、肉质鲜嫩。俗语说“南太湖,北里岔”中的“北里岔”就是指胶州里岔黑猪。1972年,山东省在猪种重点调查中,发现了胶州里岔黑猪。1976年经专家鉴定定名为里岔黑猪,1984年被列入山东省家畜品种志,继而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猪种。1985年全国推广优良猪种会议上,里岔黑猪被列为全国120个优良猪种之首。
国宝猪种濒临灭绝
这么优良的品种为何会不为人所知呢?对此,胶州铺集镇河西庄繁育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忠孝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养猪业出现快速育肥、最大化地追求生猪出栏速度和瘦肉率的现象,而里岔黑猪则因其生长周期长、增重慢、骨粗皮厚出肉率低的特点,农民传统饲养方式养殖的里岔黑猪难以抗衡用精饲料快速育肥带来的冲击,纷纷转向饲养其他猪种。散养的纯正里岔黑猪逐渐到了濒临灭种的境地。
为此,青岛市政府和胶州市政府每年拨付保种经费专门用于里岔黑猪的保种选育,同时规划建设里岔黑猪一级扩殖场,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养殖。里岔黑猪繁育养殖基地总经理赵波告诉记者,2007年他受政府部门委托来做里岔黑猪的繁育,他当时耗百万元巨资从胶州和高密等地收上来8头公猪和70多头母猪,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如今这个基地里已有2500多头里岔黑猪了。为了保证里岔黑猪的血统纯粹和“优生优育”,养殖基地内的2700多头猪每头都有一套细致的家族谱系和身份标牌。
“生态养殖”保肉质
同样是猪肉,除了品种、名声在外,里岔黑猪又凭什么比别的猪肉贵好几倍?在河西庄里岔黑猪繁育养殖基地记者看到,百亩基地里均匀分布着数十排猪舍,由于气温低,猪舍外都盖着厚厚的毯子,猪舍内则生着炉子。猪吃的饲料主要是玉米、麸皮和大豆,并不是一般养殖场常常使用的混合饲料。张忠孝告诉记者,基地的里岔黑猪全部实行生态养殖,吃的都是天然饲料,不给猪喂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饲料。猪如果吃含有激素和化学药物成分的混合饲料,一般只需五个月就能出栏了,而吃天然饲料一般则需要12个月才能长成出栏,但吃天然饲料的猪更健康,肉的质量和口感也更好。
大众想吃还得等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有“国宝”之称的“里岔黑”猪肉在岛城上市,虽然价格比普通猪肉贵了好几倍,但尝鲜的市民不少,享用后多数顾客都是赞不绝口,但昂贵的价格还是让人们感到有些难以承受,对岛城众多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这个青岛本地品牌的名种猪肉最多只能偶尔解馋。
在里岔黑养殖基地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与一些大型养殖场几万头的养殖规模相比,这个基地的规模毕竟还是小了许多,出栏量更没可比性,供应量少决定了价格难降。因此,短期之内“国宝”猪肉主打的还是高端客户市场,普通老百姓要经常把它端上餐桌,还得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