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六七钱重,今年螃蟹的个头普遍比去年还大呢!”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当涂县塘南镇兴永村于灯春家的塘口,这位螃蟹养殖大户说到自家螃蟹的长势时,一脸笑容。
“春季的水草到夏季就会全部腐烂,要全部清除掉;螃蟹昼伏夜出,想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就要等到夜间……”为了“照料”螃蟹,于灯春在这158亩大小的塘口边专门搭了一个棚屋,除了每天回家洗澡外,吃住都在这里。“蟹大小,看水草”,对于养蟹这个老本行,棚屋内,于灯春侃侃而谈。虽然道理不深,这却是他20年养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1988年那会搞塘口,自然水草很多很好,每亩投个四五百只螃蟹,不用管理,每年的效益都有个七八万。”可到了十年前,螃蟹行情上涨到了每公斤200元,这使得包括于灯春在内的养殖户们骤然加大了螃蟹的投养量,直接导致了塘内生态平衡的破坏。“三年内,塘里一根水草都没有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亏了。”痛定思痛,于灯春通过咨询技术人员,并专程前往外地效益好的地方取经,终于明白了水草对养殖螃蟹的重要性,开始把培育水产资源、保护水质作为水产养殖的重点工作,率先在全镇开展起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它和传统养殖方法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对水草种植的重视程度。种植水草是为模仿螃蟹自然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为螃蟹提供栖息躲藏、蜕壳场所和所需的植物性饵料。“水草多了水里就会缺氧,少了又不够螃蟹吃,把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另外就是饵料的问题,螺蛳不仅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而且是改良蟹池底层环境的“清洁工”。投放螺蛳既可减少人工投饵量,又可减少残饵、淤泥对河蟹池底的污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2003年于灯春通过竞标,在本村承包了158亩的水面,当年投入200船约30万公斤的水草,以及4万公斤的螺蛳,人为地构筑起了一个自然生态的环境来饲养螃蟹。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塘南镇实行的是五年承包制度,相对来说,这种投入也是长期的、稳定的,基本可做到“一年投资,四年受益”。
“大约40万元成本,收入在80万左右。”养殖成本虽然会较传统养殖方法有所提高,但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也是看得到的,正如于灯春所说:“只要会搞,用这种方法赚钱是肯定的”。自使用生态养殖后,每年“秋风起,蟹脚痒”的时候,产出的螃蟹个头都大了许多,往年公母蟹均大不超过二两,现在则达到了三两左右,而且大个的螃蟹占到总量的90%以上。这些螃蟹的销路更是不愁,“到时候就有人来收购了,还是现场尝,现场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