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大环境下,畜禽养殖业不可能独善其身。金融信贷规模收缩,导致养殖场(户)融资难、生猪和猪肉价格下跌;境外招商引资减少,导致外资对畜牧业发展拉力减弱……
然而,我省养殖业并没有因受其影响而失去光彩。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出栏同比分别增长6.7%、6.79%,家禽出栏、存栏同比分别增长3.49%、3.39%,牛出栏同比增长2.6%;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154.58元。
在面临诸多困难的严峻形势面前,全省养殖业缘何能逆势上扬?省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强推力就在于各地走出了一条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的新路,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全省畜牧业融资总额达到6.3亿元,为从事生猪、家禽、肉牛养殖、加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养殖户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担保公司为载体,拓宽融资渠道,拉长产业链条,降低风险,提高畜牧业竞争力
去年6月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的“高台跳水”之势,让广大生猪养殖户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
“千难万难,没钱最难。”万年县纯正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华林,对这句话体会尤深。去年,他为贷款50万元扩大猪舍、买饲料等,把县里的金融机构跑了个遍,尽管他是“黄金客户”,但最后还是没贷到款。因为土地、生猪不能作抵押物。
“现在好了,我从县金猪担保有限公司获得了60万元担保贷款,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猪舍,更新了母猪品种和保育床,养了1000多头肉猪。由于肉猪品种好销,成本降下来了,生猪每公斤售价卖到了10.2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少,但每头生猪还是赚到了50多元。”
万年金猪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晓鹏说,国际金融危机中,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应对当前市场价格下降的“瓶颈”。为使生猪产业在市场价格的冲击下“不受伤”,去年11月,县生猪养殖行业协会、万年生猪产业集团联合出资组建了金猪担保有限公司,为养殖场(户)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融资担保。至今年4月中旬,已为50个养殖场(户)发放担保贷款6700万元。今年以来,养殖场(户)纷纷引进良种生猪,改扩建栏舍5万多平方米,兴建了一家饲料加工厂,正在兴建一家猪肉精深加工厂。由于加强了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养殖场(户)都实现了盈利。
这是我省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生产提供融资新途径的典型事例。今年以来,各地创新畜牧业融资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养猪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与建立承贷主体,采取内部联保、龙头企业信用担保组织来破解融资难,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小规模的家庭养殖户集中到一块,实现规模养殖、一体化管理。九江博莱集团建立生猪产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后,为养殖户提供优良二元母猪、优质饲料、无偿技术服务,并以高于市场商品肉猪价格回收商品肉猪。今年头3个月,每头猪的效益达70至80元。
各种担保组织通过为养殖业提供融资,提高了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推进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至4月上旬,全省新增畜禽养殖场(小区)1820个,其中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增加256个,全省猪、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比去年底增加了2个百分点;全省畜牧业“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品牌骤增到120个。
以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为保障,把畜牧产业链上各主体、各要素紧密串联起来,推动畜牧业从农业依附型向支柱型、战略型产业转变
4月8日,吉安县凤凰、永和等乡镇遭受风暴袭击,倒塌和损坏鸡棚35栋,其中13栋鸡棚全部倒塌。就在35户养鸡户忧心忡忡之际,县保险公司在一星期内就进行了理赔,养鸡户一次性从保险公司获赔25.6万元,受灾户在一个月内就恢复了生产。
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肉牛和肉鸡“三大产业”,吉安县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农信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新型信贷担保联合体,即由县财政和龙头企业出资设立肉鸡、肉牛和生猪信贷担保基金,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同时,建立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三赢”的肉猪、肉鸡保险,由县财政和龙头企业给予农户保险补贴,弥补信用社及养殖场(户)的损失。目前,全县“一村一品”养鸡专业村已发展至110个,农民来自“三大产业”的纯收入达475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
新型信贷担保联合体、新型信贷联合体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成为我省畜牧业战“危”创“机”的“催化剂”。各地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畜牧业经济,构建资源整合、资本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泰国正大集团20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广东温氏集团家禽生猪基地、煌上煌集团公司原料鸭生产基地、庐山艾格菲公司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凭借新型信贷担保联合体、新型信贷联合体农业产业保险机制的推力,全省一大批猪场、蛋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畜禽标准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格林米特绿色猪肉、正邦优质猪肉、国鸿冷鲜肉、玉山黑猪猪肉4个品牌猪肉批量走向国内市场;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逐步从小规模生产向现代化工厂生产转变。
融资担保、保险平台,正在推动我省畜牧业从农业依附型向支柱型、战略型产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