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快建立可操作的农业保险,正成为各地在开展救灾复产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的课题。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水产养殖保险有可能在年内启动,为盖着重重坚冰的农业保险带来新希望。 首先要解决好"保什么、如何保" 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水产养殖保险都是一片空白。从事淡水鱼养殖的阳东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在今年寒灾中损失近700万元,所有水产品几乎全军覆没。公司负责人卓华赞说:"如果有水产养殖保险,我一定入保。"但事实上,他从事水产养殖多年,一直都没有找到可投保的商业保险公司。 "没有保险公司肯为水产养殖投保,是因为商业操作的难度很大。"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强芳说。她认为,灾情出现后,渔业生产的损失界定很难。养殖户希望从损失的产量和产值上定赔,但保险公司认为难以估算,因为产值和产量是一个变量。由于难以找到风险与利润的结合点,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至今都搞不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韶关等地曾有公司试办水产养殖保险,后来由于亏损过大很快叫停。 今年寒灾发生后,省海洋与渔业局约请保险公司专门开会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交流和沟通,基本就"保什么"和"如何保"达成了共识。如果水产养殖保险启动的话,很可能是从种苗和设施的角度去保,因为养殖户投入了多少硬件设施、投放了多少鱼苗是能界定的。至于如何保,也有讲究,运作模式将是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商业运作,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作为保险金付给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负责为养殖户保投种苗和生产设备,而不是单纯地把救灾款发放到养殖户手上。目前这一思路已得到省的认可,估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后今年内可实施。 对养殖户生产上的其他损失,李强芳认为目前还未能找到更好的保险办法。尽管这样,水产养殖保险能够启动的话已是一个零的突破,李强芳相信,随着形势的发展,对渔业的保障机制将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政府在农业保险的角色需加强 农业是基础性很强的产业,财政扶持的力度很大。同样,在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中,政府的角色也需要加强。 对渔业保障的建立,国家农业部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实行试点先行、逐步铺开,先捕捞、后养殖,按照"广覆盖、多受益"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政策性渔业保险予以财政补贴,免征渔业互助保险所有税费,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渔民互助、财政补贴、协会运作"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但就目前而言,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渔业保险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如已开展的渔业保险范围仅局限于海上渔船和船员,以财政补贴和船东自筹保险基金为主,还谈不上商业运作。而自然灾害导致鱼塘塘基崩塌,养殖成鱼、鱼苗逃逸,养殖设施损毁等,是无法给予补偿的。农业保险缺乏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很难扩展到其他产业。 平安保险阳江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农业保险商业化运作,保险公司必然以经济利益的回报程度来选择保险险种,从而降低农业险种的投入和经营强度。费率高了,养殖户不愿意投保;费率低了,保险公司又不愿意承保。这就是为什么包括水产养殖户在内的许多渔业经营者对商业保险"又爱又恨"。 闸坡网箱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完善"政府引导、渔民互助、财政补贴、协会运作"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的同时,要逐步探索形成"养殖户投保+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商业运营模式。在目前的政策性财政补贴中,一般是中央财政承担30%,地方财政配套补贴20%,如果财政补贴部分能够增加的话,就能大大提高商业保险公司设保和渔民参保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