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的指导思想 我国淡水珍珠生产,应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贯彻实施“控制珍珠生产总量,主攻珍珠质量和工艺品加工,走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珍珠产业的改造,力争用5-8年的时间,使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发生根本变化。 2.发展的目标 根据珍珠行业的现状,全面提高育珠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升育珠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淡水珍珠的优质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40%;兴建5-10处优质育珠蚌原(良)种场,建设一批优质珍珠品加工基地,变原珠和初级加工出口为珍珠精深加工工艺品出口;建立起区域性的珍珠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体制,组建珍珠产业化集团,扩大我国珍珠在国际上的占有份额,使其由目前的8%提升到30%以上。 关于我国淡水珍珠业的发展,近年来,一些科学工作者和企业家均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如赵明森(2003)、蔡仁逢(2003)、张根芳(2003)、方爱萍(2000)、李林荣(2003)均以综述性文章的形式为珍珠发展献计献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对策。 1.加强组织协调,抓好珍珠生产总量调控 只有合理地控制珍珠的生产规模,才能保证珍珠的价格。如果盲目扩大生产,不仅浪费劳力和资金,而且大量劣质珍珠充斥市场,就使人们心目中视珍珠为珍品的观念发生动摇,这势必造成珍珠产业萎缩。我国是淡水珍珠生产大国,国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法规对珍珠生产规模加以控制。生产者也应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珍珠质量上来,适度控制其生产规模。 ( l)尽快建立全国性的珍珠行业协会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珍珠生产、出口的大省,更应先行一步。通过珍珠行业协会来调控生产,交流信息,研究技艺,开展加工与出口,组织协调商业行为,尽快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调控机制,将珍珠的生产、加工、销售纳人有序的轨道,并与国际接轨。 ( 2)尽快建立珍珠行业的约束机制,强化自律加强对国际国内珍珠市场的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对珍珠及其工艺品的需求状况,分析发展动态,为制订珍珠生产加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发展规划要求,对现有珍珠生产布局、养殖面积、养殖数量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加强对珍珠养殖户的自律教育,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科学性,克服盲目性,共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行业协会通过的决议,建立有序的生产、加工、销售环境,将珍珠生产总量严格控制在100。吨以内,使之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 3)尽快建立珍珠出口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的珍珠出口,已全面放开,完全由养殖单位自行组织,因而珍珠的出口市场较乱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协调。为此,要强化珍珠行业协会的功能,通过行业协会搞好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出口组织协调机制,统一组织珍珠出口,避免不合理的价格竞争,不断拓宽和开辟新的出口渠道,扩大我国淡水珍珠的出口量,为珍珠生产调控做出新的贡献。 2.狠抓技术创新,发展“精品”和“名牌”,全面提升珍珠行业的质量水平 珍珠“精品”大、光滑、色泽艳。要生产优质的精品珠,需先提高珍珠养殖技术。必须先抓好亲蚌选育(包括提纯复壮)、亲蚌培育、仔蚌孵化、幼蚌养殖、手术操作等工艺。在养殖上,要选择好养殖水域,吊养方式、密度和深浅,确定肥料种类,重视水的理化因子变化等。 ( 1)选育优良育珠蚌在发展淡水珍珠生产上,要始终抓好优质育珠蚌的选育。实践证明,珍珠层光泽好、分泌珍珠质旺盛、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1-2龄三角帆蚌,是目前最好的育珠蚌。为此,要建立优质三角帆蚌的原种供应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制定原种、良种繁育技术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并通过系统选育、提纯复壮,培育大量优质三角帆蚌,为大面积推广三角帆蚌育珠打好基础。 ( 2)推广先进植片技术瞄准“圆、大、光、艳”优质珍珠质量标准,因地制宜系统推广小蚌、小片、小工具的“三小”育珠技术,培育一批技术熟练的育珠能手,严格按照育珠操作技术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珍珠手术质量,为提高珍珠质量创造条件。 ( 3)选好吊养水域选择水质良好、水流通畅、水位稳定、天然饵料资源丰富、底质为硬底的池塘、河道、水稻田、湖湾等水域吊养育珠蚌。水体较瘦、水位不稳定或有污染来源的水域一般不宜选用。 ( 4)强化饲养管理根据育珠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断改善育珠蚌的吊养环境,包括吊养的水层、水温、光照、溶氧、pH值、透明度以及有机物含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为育珠蚌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基肥施足、追肥及时以及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透明度、看蚌生长情况的施肥方法,科学地施肥培饵,培养大量优质适口天然饵料,供育珠蚌滤食,以促进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坚持定期检查洗刷育珠蚌及吊养工具,确保水流通畅;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育珠蚌的吊养水层,定期排水换水,撒生石灰,改善水质条件。 ( 5)搞好蚌病的防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选择优质珠蚌、提高育珠手术质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饲养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增强育珠蚌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通过使用噬蛭弧菌、EM、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质,防治蚌病。加强蚌病的预测预报,发现蚌病,对症下药,及早治疗,将蚌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大力发展珍珠工艺品加工开发,实现珍珠产品增值大力发展珍珠工艺品加工,是我国淡水珍珠生产今后发展的重点及主攻方向之一。珍珠加工与开发,要着重宣传名贵珍珠收藏的作用及价值,扩大装饰珍珠的用途与范围,增加新产品、新式样,重点开发珍珠在医药领域的药用功效及营养的研究,如药品与复方制剂、保健品与添加剂系列、美容品系列等。 ( 1)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珍珠工艺品加工业的重要性珍珠首饰及珍珠工艺品是当前国际市场上珍珠的主要销售形态。在国际上,珍珠虽然与黄金、钻石一道被列为珍宝,但只有将珍珠与黄金、钻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工成形式多样、新颖的工艺品,才更具装饰、观赏、收藏价值,更具吸引力与卖点,其销售价格可以是原珠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国际上不少珍珠商都是通过从我国购买原珠,加工成工艺品后出口而获得高额利润的。珍珠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必然对珍珠的种类、形状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故加工业的发展又是提高珍珠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带动整个珍珠产业的质量升级。 ( 2)坚持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当前,加快珍珠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多项优惠政策,采取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多元化投人。各级地方政府也可采取“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激励珍珠加工生产。可以是珍珠养殖户筹资自营,也可组建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联合经营;可以是珠宝加工企业单独经营,也可由珠宝加工企业与养殖户联营;可以引进外资经营,也可和外国商人联合经营;可以在国内办珍珠工艺品加工企业,也可到国外去办公司。 ( 3)加强市场调研,注重开发新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人对珍珠工艺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生产加工,既注重传统珍珠工艺品的生产,又善于创新,开发研制新的珍珠工艺品,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闯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珍珠工艺品加工业之路。 4.扩大珍珠生产经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中型珍珠产业集团 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珍珠业将面临重大考验,行业危机越来越明显。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各国珠宝商将会蜂拥而至,以他们的经验和整体实力、市场运作能力及设计生产方面的优势,会极大地冲击国内市场。目前国内这种遍地开花、小规模生产、分散化经营、经济实力单薄的现状,难以抵挡国外企业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竞争的法则,扶强汰弱,使生产要素向“能人”手里集中,加强联合,组建大型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珍珠产业集团,建立大型南珠展示、交易、批发市场,并使之成为具有交易、调节、信息功能和具有强大综合辐射力的珍珠产品集散中心,形成规模效益,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 ( 1)扶持一批珍珠养殖经营大户和经济联合体,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建立合理的水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水面、土地向养殖大户转移,并确保其使用权不少于20年;组建新的生产经营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联合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 2)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生产、经营、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积极培养,使之成为具有相当带动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发展珍珠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骨干作用。 ( 3)办好珍珠市场继续建好江苏渭塘珍珠市场和浙江诸暨珍珠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完善市场交易法规,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充分发挥珍珠集散地的作用。同时根据珍珠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再培植数个特色珍珠市场,以适应我国淡水珍珠生产的需要。 ( 4)建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网络,把珍珠生产的技术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服务;注意搜集整理国内外珍珠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技术创新信息,搞好信息服务。同时,还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珍珠销售的中介组织,不断完善珍珠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5.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发新产品 珍珠产品的更新与换代,是兴旺与持续发展珍珠产业的重要方面,首先要把握世界珍珠市场的动向,大力发展正圆珍珠、有核珍珠和特殊造型珠。必须对已在研究中的荧光珠、象形珠、组合珠、有核珠、黑珍珠、大型珠、异形珠等加速开发步伐。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蚌病的防治和新药的研制开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尽快将珍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列为课题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