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李开达,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自治区优秀专家、岑溪三黄鸡产业科技特派员
被农民半路“打劫”
背 景:1982年,李开达从广西农学院家禽与禽病防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岑溪从事古典三黄鸡的选育和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使三黄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岑溪市被授予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的称号。
问:听说不久前,你们大学同学聚会,你讲了一番特别精彩的话,能讲讲吗?
答:你的消息真灵。那天的规矩是每人讲一下大学毕业后的经历和得失。我先问大家,现在还有谁继续蹲鸡窝、摸鸡屁股呢?我说20多年我只干一件事,就是养鸡。谈起得失,我一失两得。头发少几千根,黑发变白发,脑门出现一块“小天地”,体重从大学毕业时的118斤,到现在的178斤。众人大笑,拍手称好。
问:听说去年秋天还被一个山区农民半路拦截。这是怎么一回事?
答:“打劫”是为了送礼。那是个山区村,我在村里讲三黄鸡养殖课时,接到一个饲养户的电话问我是否还在村里。讲完课后我们往山外走,半路被一辆农用车挡了道。身边的人嘀咕“谁那么缺德?”。这时,一个纯朴的山里汉子下车手托两根竹笋走过来,他身后一个女子肩挑用竹篙串着的四根竹笋。汉子冲过来拉着我的手,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了,李场长,山里没有什么,你就拣上几条竹笋拿回家吃吧!”我推辞,他说,“你帮了我们农民那么多忙,我的农用车帮你运料增加收入,不谢你谢谁呢?一定要收下!”于是,我们车上人见者有份,分享了他的鲜笋。
问:农民干嘛要用这种方式感谢你?
答:我是农民的儿子,熟悉农民的习惯和特点,那是农民式的机智和质朴的表现。你帮他做了一点好事,他就发自内心感激你,你收了他的东西他心里才高兴,觉得你不小看他。
问: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跟你吃“鸡饭”?
答:目前至少有2万人吧!我的公司里有一批农民工,饲养肉鸡一千多户,运送饲料、回收鸡、运原料车、几百家饭店的工作人员、销售客商……运输的、销售的、服务的,直接和间接获益的不少。
问:据说镇上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会时,你比明星还“红”?
答:上次到藤县藤城镇讲课,听课的农民挤得水泄不通,自始至终没一个人挪窝。镇书记不解,说你李开达是怎样让农民着了魔?我说我长在农村,讲一口农民话,农民一听就懂,自然受欢迎啦。
问:你当年的不少同学纷纷改行从政了,为什么你还坚持干专业呢?
答:鸡有个习性,叫鸡不离屎地。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入栏时拉下一坨屎后就记住这块地不挪窝了,每次出去觅食它都回到这个地盘来。我是农民,学的是养鸡专业,得到的也是鸡的习惯。哈哈!
饮食界杀出 “黑马”
背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李开达突然办起了饭店,先后办起9家三黄鸡店,一间古典店。近四年来,直接或间接的古典鸡加盟店多达三百家,遍布华南地区和北京、上海等地。
问:你一个养鸡专家,怎么想到进军饮食业呢?
答:岑溪古典三黄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发展到2003年时,特别是“非典”爆发,市场问题凸现出来了。那时,活鸡虽然远销华南地区特别是珠三角一带,但市场前景毕竟不够广阔。于是我想寻找突破口,经过一番寻觅,我选准了水蒸鸡,并确定了加盟经营的销售模式。
问:你自诩是饮食界的“黑马”?
答:是的。一是我长期只懂养鸡,不懂饭店经营,不懂饭店管理。二是我们古典鸡饭店从经理到服务员都是一线工人改行,不按常规出牌。三是加盟饭店发展之快,出乎意料之外。四是古典饭店招牌菜就是古典鸡的鸡肉、内脏、蛋和几个素菜,别无他样,却火爆得很。内行人一直弄不透原因。
问:收取加盟费很赚钱吧?
答:不,我们只是开始收过几家加盟费,后来连这2千元也不收了。我只管卖鸡,提供水蒸古典鸡的配料,加盟店自负盈亏。现在,我唯一的要求是每个店必须按我的要求挂古典鸡的室内外统一标识和广告牌。属于我鸡场经营的古典店只有本地一家。卖出去的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我集小利为大利。合理分利给客户和加盟商,他们赚钱,我赚无形资产。
问:多赚几道钱不更好吗?
答:我总是这样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绝对不会单单为了眼前的利润去经营,重要的是能争取更多的顾客。我公司与顾客之间是一个合作伙伴,风险共担,合理分利。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我不能贪心,只要赚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润就可以了。所以我只抓住种苗生产和饲料供应两个核心。
别具一格的用人观
背 景:近年来,李开达以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在当地带出19人成为三黄鸡产业的科技特派员,依靠“公司+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农户+客户”的新颖的发展模式,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致富。在企业,李开达用人不拘一格。昨天还在公司里铲鸡粪的大嫂,明天可能就是饭店的经理;喂鸡的小姑娘,明天可能就是服务员;饲养员大叔,明天可能就是饭店的厨师。
问:听说你去年又“生仔添孙”了吧?
答:呵呵,你是说我这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又带出一批镇、村科技特派员吧?我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主要缺乏乡土人才。因此,我公司先后带出19个科技特派员,通过各村党支部他们又带动各村养鸡专业户,专业户影响和带动农民朋友,从而改变山区农民的意识,带动他们致富。这种模式就是党支部+科技服务基地。既普及了科普知识,又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为养殖户技术交流提供便利,吸引更多农民养鸡,企业和农民共赢。这就是:人头旺,银头旺;人气旺,财气旺。
问:你公司从8个人的外贸鸡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听说你的用人观跟一般人不一样?
答:企业的生存、生产、发展,仅靠舵手一个人的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大家共同协作。什么是人才?能为我企业的发展所用的就是人才。上大学只说明你读过什么书,并不证明你能办什么事,有多强的能力。我的营销部销售主任才上过小学三年级,饲料车间主任只有初中毕业,但我看重他们的责任心,和为企业尽心做事的劲头。
问:你的公司里有“吃回头草”的人吗?
答:当留不住人才,我会告诉他们,“如果混不下去,随时欢迎你们回来。”结果的确有人回来,他们回来以后工作更加刻苦、努力,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我不会排挤愿意回来的员工。
问:2005年11月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后,你是大股东,安排了多少自家人进企业?
答:我是坚决不搞家族企业的。我们按当地政府的要求改制企业后,要对全体股东负责,要对地方政府税收负责。我家的人没有随便安插。现在,改制后的企业活力更强,融资更方便,人人是主人,责任心比之前还强。企业扩大了,有一个占地80亩的哈山分场,生意越做越好。
问:你早已衣食无忧,为什么还那么努力?
答:不同的人对待职业态度各异。我认为对此追求的最高层次把职业当作事业,次之是当工作,再次之是当任务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