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冻害影响,今年三水区水产业遭受致命性打击,鲮鱼、罗非鱼、塘虱鱼三种塘鱼基本全部冻死。三水区政府将补贴资金434万元,帮助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
此次冻灾来得突然,让养殖户毫无防备,而三水政府能很快依据灾害做出反应,并决定补贴专项资金,履行了公共职责,让人钦佩,但笔者以为,灾后的工作千头万绪,补贴只是其中一部分,减少损失、恢复生产的轮廓还未清晰,政府的责任依然重大,政府的护航决策还应细化并具备长远性,方可真正增强养殖户的“御寒”能力。
三水今年水产业受灾70238亩,损失4918万元,而补助只有434万元,一亩平均下来只有60多元,资金显然还有一定缺口,囿于现实,政策性补贴还不足以完全恢复生产,政府还应提供其他“护航”支持,例如农业贷款,恢复生产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各部门协力合作,农村信用合作社可适当放开贷款限制,比如考虑一下未能归还前一次贷款的欠贷户和第一次贷款的新贷户,让他们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使其自力更生,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从长远看,也可为水产业的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农业作为一项薄利高风险的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增强养殖户自身的“御寒”能力,才可能有效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水产业从散户的“粗放”养殖转向公司化、规模化后,更有条件引进新品种,有效提高防寒技术:珠三角地区除少数养殖罗非鱼的农户备有保温大棚外,大多数都没有,往年仅仅靠在鱼塘北风口竖一堵挡风墙就能过冬,没想到今年没能“侥幸”躲过大劫。而在鱼苗之乡南海区西樵镇,农户陆锦宜的公司因为注意保温和保持鱼苗健康,饲养的数万尾澳洲宝石斑鱼苗在这次寒潮中只损失了100多条。如何引导三水养殖散户向大户“升级”,政府还需有充足考虑,以行政之手助推他们转型成功。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改革,最终达到“政府补得起、农户交得起、保险公司赔得起”。同时,让农业、气象、渔政等相关部门在灾害时形成统一的公共应急方案,使养殖户及时收到灾害信息,对灾害的影响有充足准备,以敦促他们注意抗灾细节,也是提高其“御寒”能力的有效方法。长远考虑,统筹安排、精细布置,方可增强养殖户的体魄,助其恢复元气,并获得对异常气候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