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王村为养殖核心的临潼马额街办,是西北最大的蓝狐养殖基地,一度生意红火,名噪四方。但如今,却有不少养殖户纷纷弃养,外出打工——
临潼蓝狐养殖陷入“尴尬”
最近,临潼区马额街办南王村蓝狐养殖户王小利,一直在为是继续饲养蓝狐还是另寻出路“犯难”和“闹心”。
2月29日,身为南王村副支书的王小利,快人快语地道出了“市场反差太大,利润太薄”的蓝狐养殖困境。她告诉记者,蓝狐养殖一直是个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2005年以前,一张皮子能卖到300元左右,纯利润可达100-120元。可从去年开始,受国际市场影响,狐皮价格跌得很厉害,许多中小饲养户经不起价格的冲击,纷纷减少种狐数量,有的甚至放弃养殖,另寻赚钱门路。“去年来,我熟悉的六七个养殖户,一看到市场巨大变化,赚不上钱,便纷纷放弃养殖,出外打工去了。”
王小利家去年养了100多只蓝狐,规模在村里算是中等。可是,到年底一张狐皮只卖到160元,这还算是卖得好的。虽是自繁自养,但一只蓝狐从幼仔到宰皮,每年需花费饲料、药等成本150元左右,就这还没算自家的人工。现在一年下来,根本没得赚。因此,今年王小利也大大缩小了种狐量,仅留了20多只。
昔日红火产业 今日一落千丈
临潼区马额街办南王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蓝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以南王村为核心的西北最大的蓝狐养殖基地。过去生意红火,名噪四方。1999年是南王村蓝狐养殖效益的黄金时期,当时一只种狐售价高达8000元,一张好的狐皮售价大都在600元左右。随着赚钱效应的不断扩散,这一特色产业迅速辐射到了全镇7个行政村,蓝狐存栏迅速增加,仅南王村就一度达到20余万只的规模,成了西北最大规模的蓝狐养殖基地。蓝狐生皮生意越做越大,远销东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区,还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国内外市场出现狐皮价格大幅下跌之后,今年又出现狐皮滞销严重。这种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不仅影响到养殖户的收入,更影响到他们的养殖心理预期,使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截至目前,南王村蓝狐养殖户共有136户,占总户数446户的30.5%,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总存栏数锐减到16万只。“市场反差太大,现在已很难再见到利润,因此许多人都没心思养殖了!”与王小利同样陷入尴尬境地的蓝狐养殖户不在少数。
市场风云变换 粗放经营落伍
养殖蓝狐使南王村人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十多年来,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市场销售渠道畅通,狐皮收购价格较高,使南王村人受益匪浅。但南王村人却忽视了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没有形成产业化养殖模式,更没有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农户”格局,却一直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理念,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临潼区调查队调查显示,近几年因蓝狐养殖存栏过盛,蓝狐产量巨增,市场日趋饱和,以致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上蓝狐皮大量积压,前景堪忧;但是彩狐皮却供不应求,价格异常坚挺,客商纷纷竞投高价抢购,成交价在1300~2100元人民币。因此,国内外彩狐皮市场潜力极大。但由于信息闭塞,南王村人并没有看明这一变化,更没有按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结构,结果造成蓝狐皮价格暴跌,滞销严重。
多年来,南王村人主要依靠河北皮商将生皮销往各地,自己并没有专门的销售机构。因此,今年河北省皮商在俄罗斯被挤出市场,皮贩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南王村人唯一的销售渠道被封堵,狐皮滞销也就成了必然。同时,南王村人也没有在狐皮深加工上做文章,而仅仅是出售原生狐皮,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蓝狐产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养殖户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受气候变暖因素影响,狐皮饰品销量下降,狐皮类高档装饰品不再热销,特别是裘皮大衣等高贵华丽的服装市场走向低谷,这也导致市场狐皮需求量大幅下降。
做强蓝狐产业 政府责无旁贷
如何解决南王村蓝狐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尴尬,使蓝狐养殖这一特色产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国家统计局西安临潼区调查队有关人士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做好蓝狐生产发展的规划和协调,积极处理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正确把握市场走势,防止蓝狐市场大起大落。及时向农民发布信息,引导农民了解和掌握市场规律,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时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对外销蓝狐的经营者进行积极支持和扶持。同时建立对外销售窗口,疏通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对外销售业务,挖掘对外销售潜力,不断提高蓝狐的生产效益。
另外,蓝狐养殖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养殖结构调整中,着力发展狐皮加工技术,依靠当地政府或引进外资建立狐皮初加工及深加工企业,开发高档狐皮装饰用品,形成狐皮产、供、销产业链,以增加产品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多的投入。在征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并在条件成熟经营规范的地块,重点发展扶持养殖大户,培植专业户,形成集约经营与农户经营共同发展的格局。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倾力发展规范化的蓝狐产业,逐步实现蓝狐产业的规模建设、规模生产和规模增收目标。
据悉,临潼区政府近期已经对蓝狐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培训,还欲投资500万元建立狐皮初加工基地。
(记者 王向华 通讯员 李志宏 实习生 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