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畜牧业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畜牧业工作交流会,听取了11个首席科学家汇报了2009年产业技术体系工作重点和2010年工作计划,针对产业技术体系的运行情况、与产业的对接途径以及监督评估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以来,11个畜牧业体系针对产业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扎实推进“科技兴牧、科技兴草、科技兴料”,对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两年的运行,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逐渐成为我国畜牧部门行业指导与产业服务的高级智囊团和重要技术支撑。各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岗站对接,全面进行了各产业现状调研,分别形成11个产业发展的相关调研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40余篇,为业务部门开展政策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咨询和决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经历了生猪产业大幅波动、三鹿奶粉事件等许多波折和困境,给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在重重困难面前,各体系人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应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工作,为产业尽快摆脱发展困境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完成了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原料牛奶的风险分析,协助开展了奶站清理整顿和生鲜乳质量抽查。各产业技术体系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地震、暴雪等灾害,研究提出了相应配套技术措施,采取现场培训、媒体发布和手机短信发布等多种形式,指导广大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为加快提升畜牧生产的技术水平,各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提出了实用简化技术30余项,供技术推广部门选择推广,真正实现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用到生产中”。一年来,11个产业技术体系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千余场次,培训指导技术人员和农牧民25万多人次,免费发放各种培训教材和技术资料近10万份,技术推广示范覆盖范围达600多个县。各产业技术体系开展的大规模培训活动场次很多,活动影响力大,深受地方优势产区的欢迎。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共同举办的水禽发展大会也形成了气候;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开展的“金钥匙”工程培训计划,已成为技术创新成果示范和向产业转移延伸的有效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各产业技术体系累计上报工作简报等资料已达110多份。蛋鸡、肉鸡、奶牛等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岗位科学家,长期跟踪产业经济运行,参与生产监测信息处理和形势研判工作;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协助起草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积极推进全国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重点解决牧草生产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需求的问题,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提高产业化水平;肉羊、绒毛用羊、兔等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围绕新品种(品系)选育开展工作;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8个育种核心群,完成肉鸭饲养标准的起草工作。这些技术成果将不断提升我国畜牧业技术水平。
畜牧业工作要切实贯彻落实部党组“两手抓”的要求,一手抓今年工作落实,完成“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任务;一手抓“十二五”规划谋划,将发展形势、机遇和挑战研究透,着力推动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当前畜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挥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作用,重点解决畜产品有效供给压力增大、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养殖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饲料饲草资源短缺问题日显突出、良种繁育水平仍然偏低、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威胁不减等问题。近两年,国家为解决长期制约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启动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宽松的平台,已成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是依靠科技推进产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的主战场。但产业技术体系在运行中,还存在着基础性工作不扎实、部分体系与产业的结合还不紧密、前瞻性研究和科技支撑力度还不够、部分体系没有实现全体动员、体系之间工作交流不够等不足,亟需进一步加以健全和完善,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估和协调沟通机制,营造团结协作氛围,加快构建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强化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共同推进畜牧科技进步,支撑我国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畜牧业司司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畜牧业监督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智才出席会议并作讲话。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畜牧业监督评估委员会成员、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畜牧业首席科学家,科技教育司、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农民日报和科技日报等媒体记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