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 5 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鸡蛋、鸭蛋等畜禽产品价格和全国一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引发了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媒体的大量报道,担心市民吃不起肉而要求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平抑畜禽产品价格。客观的说,这种做法似乎有悖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价值规律,也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转折点上,业内人士要作出理性的思考,才能对行业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引导。
一 畜禽产品也是商品,价格出现波动符合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业内同行都知道,这次的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前年至去年八月连续一年多的畜禽价格低迷导致养殖户严重亏损,大量淘汰种猪、种禽导致的种猪、种禽存栏下降,产品供应减少引起的,属正常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严峻,加上媒体的高调宣传,禽产品消费量受民众恐惧心理影响而“缩水”,再加上高死亡率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肆虐,饲养管理水平低的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亏损严重,缩减规模,甚至破产关闭,饲养量的减少导致价格上涨;再者,近期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畜禽饲养成本提高也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各地对畜禽养殖区域的限制,污染治理成本的提高也导致畜禽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的上涨也在情理之中。相信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的杠杆作用最终会把畜禽价格调回到接近价值的合理水平。
二 畜牧业仍然是需要国家扶持的弱势产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党和政府实施了强有力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在市场价格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多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是“惠农”的,对农业这个弱势产业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推动。有不少专家已经提出,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前几年,畜禽价格低迷,特别是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企业连续一年多亏损,禽蛋、禽肉价格不够成本,禽苗价格低至几毛钱一只还有价无市,许多中小规模企业终于支撑不住,被迫停产。虽然国务院出台了扶持政策,但我们了解到,许多部门并没有执行,贴息贷款迟迟无法兑现。去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猖獗,虽然我省受影响相对较小,而据了解,周边的多个 省份生猪生产受损严重,导致相当部分散养户不再养猪。 分析此次畜禽价格上涨的原因,也进一步暴露了在越来越严峻复杂的畜禽疾病面前,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脆弱。畜牧业是需要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已经认识到我国畜牧业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 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又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 今年的国务院 4 号文件出台了《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畜牧业发展迈向更高的层次指明了方向。国家既然要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就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政策。 但是, 这次猪肉禽蛋价格大幅度上涨,人们能看到媒体报道城市居民对猪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焦虑,但养殖业者中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而畜禽养殖业者的“沉默”,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和意见。只是在猪肉、禽蛋价格问题面前,没有多少发言权。农民阶层在自身利益损失面前,很难有效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沉默”使这一群体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当供过于求、疾病肆虐、饲料价格上涨、环保设施导致饲养成本提高导致 亏损的时候,他们承受了生产的风险,饱尝了市场竞争的残酷。而当他们中的一部分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顶住了风险,在价值规律调控作用下熬到价格行情走好的时候,却要受到社会舆论和人为政策因素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使这一行业得到健康发展谈何容易?今年以来全社会各种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为什么社会上的反应都没有像猪肉价格上涨那么剧烈呢?难道唯独只有猪肉、禽蛋价格上涨才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吗?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提高的幅度远远高于畜禽产品价格的涨幅,更何况近年来的畜禽产品人均消费水平基本稳定,目前的价格上涨并不会造成居民消费支出太大的增加。说到底,人们还是习惯延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来看待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计划经济时期商贸部门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的补贴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要已经弱势的畜禽生产者去为全社会吃“平价”肉、“平价”蛋“埋单”,只会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再说,畜禽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从种的补栏到商品畜禽上市的时间是不能更改的,人为的压制价格,只能暂时在局部发挥作用,过不了多久价格一定会更有力的反弹。这几天的猪肉、禽肉、禽蛋的价格就比上一周进一步上扬了。
三 客观理性的引导畜禽养殖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加强宣传,让畜禽养殖业者知道行业有风险,入行“门槛”提高了。虽然现在猪肉、禽蛋价格涨幅较大,但是猪苗、禽苗的补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踊跃。毕竟畜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市场价格波动、疫病威胁、环保压力增大、饲料原料上涨等压力作用下,养殖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只有技术、资金、管理、设施等水平达到一定层次的规模化饲养场在大浪淘沙中才能生存下来并得到壮大,而小规模或者散户已难以维继。正是每一轮“适者生存”的竞争使畜牧产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一步步走向成熟。可以预见下一轮的竞争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将更加残酷。因此,从保护畜牧业生产者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政府不宜大张旗鼓的鼓励农民都来养猪、养禽,尤其是经济技术和管理设施水平没有竞争力的,一定不可盲目“追涨”。在前几轮的畜禽价格涨跌已经教给我们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了。应该告诉他们,养殖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行业的“门槛”提高了。这样才是对养殖者利益的最好保护。
(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行业资源,引导规模化、规范化饲养。虽然目前畜禽存栏量减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调整,具备畜禽饲养技术经济管理和成本等各方面优势的企业必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填补这一市场份额。畜禽养殖业的资源将得到更合理的整合和配置,形成全社会畜禽饲养场数量逐渐减少,单位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的新格局。那样,整个养殖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疾病也会随着散养户的减少、饲养者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更容易得到控制,污染治理工作也会因为企业实力的提高而得到更好开展。畜禽产品的质量也会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预警平台。目前各地公布的畜禽存出栏统计数据仍然以各地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而往往全社会也以统计部门的数据为法定数据来分析行业发展。但往往统计局的数字在公布之前是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查的,对地方政府和部门创“政绩”不利的数据往往要经过“调整”才能公布。所以,基本上是年年增长。失真的统计数据无法客观反映生产实际,更无法对畜禽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畜禽生产信息统计、行情分析和预警平台,才能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生产、保护生产的应有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