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浩野)昨日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的日子。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一年来成都贯彻落实该法的各项措施进行了通报。
去年11月,成都开始实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这也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屠宰环节,每头猪都会被绑定两块溯源芯片,芯片中录入了生猪质量、屠宰场地,质量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等项目。
目前,每天平均有4000多头“芯片猪肉”进入成都市城区市场销售。依托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监管部门已联合查处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病
害猪肉等违规违法案件72起。
去年,成都对实行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QS)的27类食品和实行了检验检疫的3类食用农产品(畜禽肉、禽蛋和水产品)实施了市场准入。今年4月,又在全市范围的批发市场、五城区及高新区的商场(超市)实施了蔬菜、水果、食用菌3类农产品市场准入。进入成都市场销售的这3类农产品食品,必须实行入市登记,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到今年底,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制和蔬果菌3类农产品准入制将扩大范围,覆盖二三圈层的14个区(市)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