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中山市结合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建设了十二大优势水产品养殖基地。去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33万亩,水产品产量34万吨,其中七成水产品为“名特优”产品,水产品总产值约46亿元(现行价),均比前年有较大增长。
据介绍,这12大基地包括:南朗镇沿海滩涂建立了1万亩浅海增殖护养白蚬基地和3万亩青蟹、海鲈等海水养殖基地;在市内各镇区建立了125095亩南美白对虾、101119亩“四大家鱼”、16742亩脆肉鲩、15116亩罗氏沼虾、9587亩甲鱼、7284亩桂花鱼、5374亩鳗鱼、4397亩观赏鱼、4258亩禾虫和2943亩泰国笋壳鱼养殖基地。
2010年来,全市各地坚持大力推进整治工作,整治达标的池塘68987亩,共投入资金7785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资金820万元。整治过的池塘连片化、规格化、标准化,连片1000亩以上的养殖区5个,500亩以上的12个,200亩以上的22个,100亩以上的110个。各养殖区设施完善,通水、通电、通路、通桥。整治过的池塘增加了水体30%左右,养殖同一品种可比整治前产量增长20%左右。此外,整治后的池塘承包租金普遍提高,年平均每亩增加530元左右,全市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36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