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獭兔毛皮质量的因素
(一)种质品种纯度是决定獭兔皮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目前制约我国獭兔生产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品种退化严重,遗传不稳定。突出表现在血统不清,体型小,被毛稀,毛色杂,枪毛比例高,平整度差等方面。因此,在引种时,不仅应当注意所引种兔本身被毛品质的好坏,还应注意观察了解供种场种群的详细情况,如种群的规模、种兔的成年体重、被毛品质、毛色遗传以及育种管理工作等,以确保引到高纯度、高质量的种兔。并且在引种后,应继续加强选育,留优去劣。
(二)季节与其它毛皮动物一样,獭兔的被毛品质受季节影响明显,存在季节性换毛和掉毛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气温对毛囊发育的影响所致。季节性换毛多发生于春(南方3~4月份、北方4~5月份)、秋(南方9~11月份、北方8~10月份)两季。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存在季节性掉毛现象,主要表现为被毛着根不牢,极易脱落。季节性换毛和掉毛对青年獭兔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成年兔和老龄兔影响最大。
(三)年龄年龄对獭兔的被毛品质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年龄性换毛,二是对皮板质量的影响。獭兔的第一次年龄性换毛从断奶后始,4~5月龄结束。换毛时,毛被高低不平,空疏。换毛后,被毛浓密,平直,富有光泽,是取皮的适宜季节。第二次年龄性换毛从5~6月龄开始,7~8月龄结束。若第一次换毛正处于春秋季节,可能接着开始第二次换毛。4月龄前的獭兔皮,板质轻薄,而老龄兔皮板质厚硬、粗糙,5~6月龄第二次换毛开始前或7~8月龄第二次换毛结束后的獭兔皮,不仅被毛质量上乘,而且板质结实,厚薄适中,质量最佳。
(四)营养水平獭兔对能量、蛋白质、含硫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很高。目前,许多獭兔场(户)仍沿用养殖地方肉兔那种传统的喂养方式,主要喂草,精料很少,或有啥喂啥,各种营养特别是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毛皮限制性营养物质严重缺乏,结果导致獭兔生长受阻,体质虚弱,被毛稀疏,蓬乱无光,枪毛突出,平整度差。日粮结构不合理已成为造成目前我国獭兔皮质量低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五)管理与疾病管理粗放不仅可直接降低獭兔的毛皮质量,如常见的尿黄皮、伤疤皮等,而且可通过诱发各种疾病如腹泻、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疥螨病、霉菌病、兔虱、皮下脓肿、脚皮炎等,影响獭兔的生长发育和被毛品质。
(六)初配年龄和繁殖强度早配以及繁殖强度相对过大也是目前我国獭兔生产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养殖场(户)獭兔的初配体重低于2.75千克,有的甚至将1.5~2.0千克重的母兔也配种繁殖,而且连续安排血配,母兔生多少,哺乳多少,结果不仅导致“生得多,死得多”,品种质量也一窝不如一窝,一代不如一代。
(七)取皮、晾晒与保存方法獭兔的取皮方法有别于肉兔。如方法不当,可使獭兔皮出现刀洞、偏皮、歪皮、撑板、皱缩、折裂和蛀虫等现象,严重影响毛皮质量。
二、提高獭兔毛皮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全程优化饲养从妊娠母兔开始,加强营养,促进胎儿毛囊的发育。仔兔出生后,每窝选留5只左右,保证仔兔生长发育所需的乳汁;在有条件的场户,可用新西兰白兔、加里福尼亚兔、日本大耳兔等肉兔品种代养,对仔兔进行特培优育。生长前期皮兔,应采取与肉用兔生长阶段相近的日粮标准;3月龄后,可适当降低营养水平,但在取皮前1个月,每千克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16%,含硫氨基酸为0.5%,并注意添加皮兔专用添加剂。条件允许,还可添加1.5%~2.0%的动植物油。
(二)严格选种,优化选配首先根据本场的种群规模和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选育计划、选配制度和严格的淘汰制度,严禁近亲繁殖。选种时,将个体选择、系谱选择和后裔选择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进行测定、筛选。在规模较大的场(户),可根据种兔的体型、被毛品质等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体大系、皮优系等不同特点的“品系”,各自进行选育。待“品系”育成后,可利用“品系”间“杂交”,使后代兼备两个“品系”的特点。并且由于“品系”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品系”间交配,也可避免近亲交配。
(三)定期更新血缘当獭兔群自群繁育一定时期后,难免有程度不同的亲缘关系。为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考虑每隔一定时间从外地引进一定数量优秀的种公兔,进行血缘更新。特别是对一些规模较少的獭兔场(户),血缘的更新尤为重要。一般可每隔2~3年,更新一次。
(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在较大规模獭兔场、獭兔专业村以及獭兔生产重点县市,推行人工授精技术,充分发挥少数优秀种公兔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一个种群乃至一个地方獭兔群的质量。
(五)安排适宜的繁殖强度和配种计划獭兔的繁殖性能特别是其泌乳力和母性较差,极不适合早配和频密繁殖。一般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獭兔适宜的初配年龄为6~7月龄,初配体重为3.0千克,最低不能低于2.75千克。在有肉兔作保姆兔的条件下,獭兔可采取半频密繁殖,年繁殖6~7窝;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繁殖窝数以4~5窝为宜。
(六)科学管理皮兔应笼养,忌地面散养;幼兔断奶后,按性别和笼位大小分窝,每窝2~3只,3月龄以上应单笼饲养。保持兔笼清洁、干燥,杜绝影响兔皮质量的诸多疾病,如霉菌病、疥螨病、兔虱、跳蚤、皮下脓肿、脚皮炎等。一经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并对病兔笼彻底消毒。
(七)适时取皮南方每年12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北方为每年的11月份至第二年的4月份为獭兔皮最适宜的取皮季节。在其它季节,非换毛期的青年獭兔视情况亦可取皮。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达2.75千克以上的5~6月龄兔为獭兔适宜取皮年龄,在饲养条件较差时,可放宽至7~8月龄。
(八)适法取皮正确的取皮方法是先禁食8~12小时,只饮水。
宰杀时,可采取颈部移位法,一手握住两后肢,另一只手握住兔头,使头尽量后仰,同时用力直拉,听到颈椎错位的声音即可。亦可用木棒猛击后脑致死。处死后应先剥皮,后放血。剥皮时,一般可将一后肢倒挂于高处,用利刀从跗关节沿大腿内侧,通过肛门单向将兔皮挑开后,剥离毛皮,切断尾根,将毛皮向侧下方拉拖至两前肢,将前肢抽出至腕关节处切断,再剥头皮至眼或在头颈结合处切断皮张。兔皮剥下后,应仔细将上面附着的油脂块、淋巴和结缔组织去除。除油脂时应注意,要小心谨慎,不能伤及皮肤,造成“刀洞”。
(九)适法晾晒与保存獭兔皮取下后应及时晾晒。晾晒时应沿腹中线剪开,毛面向钉板自然展开,四周用小钉固定。为防蝇、防蛀,可在肉面均匀抹一层细盐。獭兔皮在剪开、固定、晾晒和保存时应注意,一是不能偏离腹中线,以免导致“歪皮”;二是不能为了增大皮张面积而使劲硬拉,造成“撑板”,三是要固定好,以免造成毛边蜷缩发热掉毛,产生皱板皮而影响面积;四是严禁曝晒,以防止因油烧、干裂和渗油等现象的发生而使毛皮变质,甚至失去利用价值;五是应将毛皮毛面对毛面、肉面对肉面存放,并在皮张间放些防虫粉;六是应放于干燥通风处保存,并经常检查。
三、獭兔毛皮品质的鉴定与商品标准
(一)鉴定方法
1、皮张面积的测量。用直尺量取颈中点至尾根的直线长度即为皮长,再量取腰间中部的宽度即为皮宽,皮长与皮宽相乘之积即为獭兔皮的面积。
2、眼看。一般先看毛面,再看板面即肉面。毛面主要观察被毛的色泽、平整度、粗毛的比例以及有无杂色毛和大面积脱毛现象等,板面主要观察有无油痕、淤血、刀洞、蛀虫、霉烂以及皮板的厚度等。
3、手抖。用手捏住尾部上下轻轻抖动毛皮,主要观察有无脱毛现象、被毛长度和平整度等。
4、嘴吹。用嘴向毛面不同部位轻轻吹气,主要观察被毛密度和被毛长度等。
5、手摸。用手触摸毛面,主要观察被毛回弹性、密度和有无脱毛现象等。
(二)商品标准
根据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制订的标准,目前暂分为三个等级,有时会因外商或国内獭兔加工厂需要的不同,稍有调整。
1、甲级皮。全皮面积1111.11平方厘米以上,板质足壮,绒毛丰厚平顺,毛色纯正,色泽光润,无旋毛,无伤残。
2、乙级皮。全皮面积1111.11平方厘米以上,或具甲级皮质量,面积在944.44平方厘米以上。板质良好,绒毛齐平,毛色纯正,色泽光润,无旋毛,或次要部位有轻度伤残,面积不超过7平方厘米。
3、丙级皮。全皮面积1111.11平方厘米以上,或具甲、乙级皮质量,面积在777.78平方厘米以上,板质良好,绒毛空疏或短芒,毛绒欠平齐。次要部位带1~2处伤残,总面积不超过10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