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马山东莒县农村,但见养殖业红红火火,养殖户乐哈哈,搞建设的、搞养殖的、搞贩运的好个忙活。同养殖户交谈,新鲜事儿还真不少,正是这些新鲜事儿,夯实了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底气。“龙头”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了,农户围着“龙头”搞养殖、“抱团”闯市场的多了,畜牧业在该县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莒县畜牧局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12%;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4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9%。
围着“龙头”搞养殖
“俺村‘牛’佰录养牛致富了!”在莒县刘官庄镇张家念头村,村民们这样说。“牛”佰录其实不姓牛,而是姓张,这几年靠养奶牛发了财,被人们称为“牛”佰录。
张佰录人老实能干,原来在2亩地里刨食,家里粮食满囤,不愁吃穿,但就是缺钱花。前年他琢磨着,张家念头村地处城郊,鲜牛奶大有市场,加之城里有奶业龙头企业,养奶牛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他从信用社贷款5000元,建起了养牛场。目前,他奶牛场里的奶牛已发展到20多头,日产鲜奶150多千克,加上出售幼牛,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牛”佰录。
如今在莒县,像张佰录这样围绕“龙头”企业搞养殖的农户已达2.2万多个,并且主要从事饲养者大都成为畜牧企业“第一车间”的“工人”,年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
“畜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莒县畜牧局负责人说。近几年,莒县坚持走高起点、大规模、深加工、外向型的路子,着力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百慧奶业、福源食品、永丰食品、盛火食品和东正牧业等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迅猛崛起。这些“龙头”以“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引领越来越多的农民闯市场、增收入。
莒县还立足畜牧业大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促发展。正在建设的山东新昌集团日照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8亿元,近期可建成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日屠宰鸡20万只,鸭5万只,将形成家禽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8亿元,解决就业岗位8000个,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元左右。投资5000余万元的华润食品项目,1年可加工出口鸭产品2.5万吨,创产值1.5亿元。投资1.5亿元的恒宝食品项目,主要加工生产各种畜类肉食品及调理食品,1年可生产调理食品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1亿元,增加农民收入2.5亿元。
据了解,目前,全县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家,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及日、韩、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去年,全县共加工畜禽产品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创汇1亿美元。
新型“合作”破难题
一走进莒县洛河镇坊前村,你就会被一排排养鸭大棚所吸引。养鸭户赵连明高兴地说:“俺去年上了两个鸭棚。加入合作社以后,一年下来净赚2万多,比起打工来,少出力,赚钱又多。”
养鸭有合作社,养猪有“俱乐部”,养鸡有协会……如今在莒县,像赵连明这样加入各种形式合作社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抱团打天下”,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难题。
莒县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富民农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方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社员从中受益分红,这一做法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
洛河镇坊前村自去年规划了86亩土地用于养鸭、养蚕以来,已初见成效,激发了更多村民踊跃加入养鸭、养蚕合作社。据该村合作社董事长张忠介绍,由于村民不断加入该社,今年还需增加20个养鸭大棚,扩大再生产规模。莒县六合饲料有限公司投资27万元,在该村建立了1.5万平方米的合同鸭养殖示范小区,对养鸭户每建一处大棚补贴2000元。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帮助农民传技术、找市场、抓订单、跑超市、代购销等,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信息难、技术难、销售难等问题。这种“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壮大了合作社的力量,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中,社员们实现了致富增收。
前年,由龙头企业东正牧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莒县养猪合作社,专业户亲切地称之为养猪“俱乐部”。“俱乐部”对养殖户施行统一供料,统一防疫,还建立起专门的销售运输、信息收集及技术培训业务。“俱乐部”现有178个中小型养猪场,在册成员3270人。现在,莒县养猪“俱乐部”在江苏、上海等省市都有了名声。“俱乐部”组织成员每年向这些省市销售种猪3000多头,生猪20余万头,销售收入近1.5亿元。
新型合作组织的成功创建,彰显了产业合作社的蓬勃生命力,真正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各种新型合作形式已在这个县迅速发展起来,合作内容涉及畜禽饲养、林果、瓜菜等诸多领域,使15万会员年均收入比一般农户高1000元以上。
盯着“品牌”当配角
“能与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全球知名企业达成长期供货合同,就等于拿到进入食品高端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与公司狠抓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盯着品牌当配角是分不开的。”日照天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龙不无自豪地说。
据介绍,该公司日加工肉鸭肉鸡等禽类5万只,主要产品有鸭肉、鸡肉系列产品7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杭州等南方大城市。公司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65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590人。
而在山东盛火食品有限公司院内,工人们正忙着给4辆货车装包装好的鲜猪肉。一工人告诉笔者,这批货将当天发往上海,而且每天都要发送60余吨,主要供上海麦德龙超市、大润发超市、农工商超市等9个超市、上海曹安市场、中南市场等12个市场以及一些企业、大专院校的食堂。
销售市场为啥这样红火?“这多亏了山东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这些牌子,帮俺扩大了市场。”公司葛经理介绍说,公司从德国引进百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设备,采用立体蒸汽烫毛、气体火焰燎毛二次灭菌、脱酸排毒等先进技术,实施国际通用的HACCP质量控制体系,按欧盟国家进出口检测标准,进行现代化屠宰加工,产品质量有保证。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目前,莒县共有盛火分割鲜(冻)猪肉、“嗡嗡乐”蜂蜜等13种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了10个,占全市总数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