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种植又养殖,致富好示范。”2006年底,清原满族自治县800多名农民接受3年定向培养后,绝大多数“出炉”,其中279人掌握了2~3门致富技术,有268人入党,有9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清原县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从提高农民党员干部素质、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知识结构入手,强力推进“三向培养”工程。2004年以来,全县陆续确定“向党员方向培养”的农民438人,“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农民279名、“向村组干部方向培养”的农民116名,并聘请专家、产业大户为培养对象授课。3年来,县、乡两级举办各类培训班207次,接受培训教育的村干部、党员、非党员致富能手达7000余人次;14个乡镇组织农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赴外地考察学习103批,2100余人次,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意识。全县有986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干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与800多名培养对象结成了稳定的帮扶对子,逐渐把优秀的后备干部选配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岗位上。
“目前全县107个党群共富专业区中,有‘三向培养’示范基地28个,培养对象得到了多项帮助和支持。”据清原县委的同志介绍,县里设立了一项30万元的扶持基金,专门用于培养对象贷款的贴息补助。县乡两级组织还积极与信用社沟通,为培养对象协调贷款。北三家乡针对培养对象赵明伍发展养殖缺乏资金的实际,领导班子成员以个人工资担保,帮助他办理了大额贷款。
据介绍,3年来,全县共协调贷款和帮扶资金1131万元,提供物资折款315万元,调剂地块1897亩。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支持,使全县培养对象的致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成为本乡镇、本村的产业带头人,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南山城镇甘井子村农民唐宝兰接受培养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后,在全村组建了养猪协会,使全村的养猪规模由原来的32户、存栏8500头发展到150户、存栏1.1万头。草市镇长兴村农民徐成贵学成河蟹养殖技术后,前往多个村组为农民义务服务,在他的带动下,去年全镇12个村河蟹养殖面积发展到30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