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椰林树影。许多人因为海南的海而来到这里,为了能够尝上一顿鲜美的海鲜而流连忘返。这个海洋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渔业生产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海边人家。
一艘渔船养活一家人
今年45岁的王国坚是临高县调楼人,家里世代以捕渔为生,到了王国坚这一辈也不例外。高中毕业后,王国坚便跟随村里的兄长出海打渔。
1985年,王国坚与村里的两位村民合资买了一条小船,专门在近海捕捞黄花鱼,一个流水能够卖两至三千元。到了1988年,王国坚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换了一艘20匹马力的机械船。
多年来,王国坚的渔船越换越好,现在,20匹马力的机械船也早已被淘汰,换上了一艘价值60万元的渔船。王国坚靠着这艘渔船养活了一家人,供四个孩子上学。如今,王国坚家里早已盖起了新房,空调、电视、洗衣机,一样不缺。
在海南的临海地区,像王国坚这样以出海打渔为生的人不在少数。海洋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渔民,渔业生产提高了海南渔民的生活质量。
以海口市为例——据省海洋渔业厅负责人介绍,2007年,海口市渔业人口25048人,其中劳动人口13335人。渔民人均收入5645元,同比增长10.6%,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00元。劳动力纯收入10537元,同比增长9.9%,创历史新高。 淡水养殖发展迅猛
除了临高,文昌也是海南的渔业重地,这里的人从事着跟王国坚有所不同的行业——罗非鱼养殖。 潭牛镇的一位水产养殖户老符乐呵呵地告诉记者,2002年,他看到海南的罗非鱼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便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资了进去。“去年,我家增收了十万元左右。”老符说。
正是看到养殖罗非鱼的“钱途”无限,现在越来越多的文昌农民加入到养殖罗非鱼的行列中来。目前,文昌已经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潭牛镇升谷坡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全镇养殖罗非鱼面积已达1.6万亩,成为文昌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投入到养殖行列。
以罗非鱼为主的淡水养殖在我省快速发展。在2006年新增罗非鱼养殖面积3万亩的基础上,2007年我省继续实施罗非鱼行动计划,罗非鱼产业形势喜人。1至11月,全省罗非鱼产量19.9万吨,同比增长38%,占全省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8%。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渔业是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去年召开的第五次党代会的海南省委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思路。 一边迈向深海捕捞,一边扩大淡水养殖,海南海洋渔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迈向新的发展。 据海洋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1至11月,海南省水产品总产量164.9万吨,同比增长14%;实现渔业总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6%。1-11月,水产品出口量9.2万吨,出口额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2%和42.9%。 在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省一方面出口,一方面主动招徕客商。在2007年的海交会上,海南独具特色的绿色水产品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省海洋渔业企业共签订1.5万吨水产品出口合同,总成交额620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