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扶持规模养殖业为抓手,以调整畜群畜种结构为增长点,以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运作为方向,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为目标,努力构建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
挖掘互助八眉猪品牌资源优势。提高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能力、良种生产能力和自主繁育能力,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良繁体系。到2012年,八眉猪原种群规模达5000头,年向社会提供二元生产母猪4万头,优质种公猪1000头的能力。
强化良种仔猪生产基地建设。到2012年,在威远、塘川、五峰等15个养猪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建成100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村,使全县优良母猪达到6.5万头,生产优良商品仔猪的能力达到100万头。
加大高原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以企业+基地+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模式,在威远、塘川等几个乡镇建设4-6个饲养规模达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和标准化养殖场;在养猪基础较好的乡镇,每个乡镇扶持3-5个千头养殖小区;鼓励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农户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较大型规模养殖场100个;通过扶持带动,使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占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户的80%以上。
加强良种肉奶牛繁育基地建设。以西繁东育为纽带,在威远、塘川等乡镇新建肉牛养殖示范村20个,每村建50头以上规模养牛示范户40户;新建奶牛养殖示范村10个,每村建产奶4吨以上的奶牛示范户20户,使全县规模养牛示范户达1000户。
加强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在南门峡、林川、东和、丹麻和五十等乡镇,各建2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建户均饲养300只以上示范户20户,全县达到1000户示范户。到2012年,全县羊饲养量达到6万只以上。
强化畜牧业良种工程建设。根据全县畜牧业区域分布,新建个体牛改良点20个,个体猪改良点100个,羊改良点40个,建设1个牛羊胚胎移植中心。
促进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在威远、南门峡、五十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各一个,促进畜产品的交易和有序流通。
抓好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措施,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建畜产品加工企业1-2个,以此延长畜牧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