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我国水产养殖良种化进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自2004年起引进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和联合创新,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该技术是在家系选育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了现代统计学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能同时选育多个养殖经济性状、选择效率高、有效控制近交衰退等优点,是当今世界水产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2004年,在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财政专项的支持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与挪威国家水产研究所签订了“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引进并应用该技术对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抗白斑病等性状进行改良。项目组以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以及黄渤海自然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配对繁殖、建立家系、同池对比试验、估算遗传参数、选育良好家系等措施,进行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2007年,该技术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水产动物育种分析和管理软件”取得了国家著作权,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符合我国养殖业发展特点的先进育种技术。
中国对虾育种项目从2004年建立家系至今,已选育至第三代,总遗传获得超过30%,目前在山东、河北等地中试。2006年,项目组将该技术推广应用到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的品种上,取得显著成效。大菱鲆育种项目收集了19个种质群体,从2006年建立家系至今,选育的F1代苗已达性成熟,培育的鱼苗养殖优势显著。具体表现为养殖周期缩短,从选育前的1.5年减少到目前的1年,而且整个养殖期间无病害,不用药。罗氏沼虾育种项目收集了浙江、广西、缅甸的三个地理群体,从2006年建立家系至今,已选育到第二代,经科学测算,经一代选育后,遗传进展达13.5%,生长速度提高了11.9%。今年可向养殖户供应经选育的F2代优质虾苗。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试验推广应用成功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了以技术为依托,开展联合育种的思路,即由一个单位独立应用该技术转为整合全国种质资源和技术资源,跨区域、多单位的联合育种,以实现分享资源、联合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优势的目标。200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启动了斑点叉尾鱼回联合育种项目。项目组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国斑点叉尾鱼回种质资源现状,根据种类特性,结合技术应用要求,制定了联合育种方案。同时,动员了江苏、江西、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的斑点叉尾鱼回原良种场、科研单位和养殖大户参与联合育种行动,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国家水产引育种中心的组织优势。斑点叉尾鱼回联合育种项目的顺利启动和实施,是我国在水产育种组织模式创新上取得的新突破,标志着我国水产良种选育技术创新达到了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