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海安,只要一提起“鹅”,人们就自然会想到白甸。
白甸的鹅多,白甸的鹅出名。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白甸镇,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养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秋,我们来到白甸镇一个四面环水的方氏养鹅场。凉风中,数万只白鹅在十多米高的意杨树下引颈高歌。场主方善才告诉我们:“如果是大热天,它们就到河里洗澡、喝水、嬉戏去了。”
环顾四周,白闪闪的钢架大棚在意杨密集的养鹅场内十分抢眼。主人热情介绍:“这是鹅的集体宿舍、歇脚地。大棚顶盖可掀可盖,热时罩上遮阳网可避暑,冷时加盖薄膜可御寒。鹅虽是水禽但怕连续阴雨,尤其是睡觉的地方不能有水,有些娇气。”
白甸镇农民原没有养鹅的习惯,在方善才养鹅场办成之前,该镇连小户散养都是空白。方善才养鹅场是这个镇养鹅的开山之作。
2003年春,白甸镇种植意杨2000多亩,且以连片种植居多。镇党委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在意杨树未成材时发挥树下空间的功效。他们认为,意杨树下种牧草,发展羊、鹅等食草性动物养殖是可行的。当年下半年,该镇启动了“东有千头羊场,西有万羽鹅场,中有休闲山庄”的特色农业工程。如今,千头羊场、休闲山庄已在意杨林中坐,万羽鹅场也成为该镇推行林牧一体化养殖的扛鼎之作。
想当年,围绕养鹅这一富民产业,镇上党政负责人和分管农业负责人,为鹅场选址、何人挑头破题颇费思量。四面环水的意杨成片林全镇有数处,由于它们远离居住区,一方面水体污染少水质较好,适宜鹅的亲水活动,一方面给群众种田带来不便,但客观上降低了土地流转的难度。方善才鹅场所在地官垛村利民五组成为实施“西有万羽鹅场”工程的理想选址。选址有了眉目,人选怎么办?镇上在广搜信息的过程中,得知多年养鸡的方善才夫妇曾有过养鹅的想法。白甸镇负责人乘势而为,带着方善才到姜堰苏港等地一连参观了6个规模养鹅场,走访泰州牧校有关专家。此行可行性考察论证,让精明的方善才坚定了办鹅场的信心:养鹅收益大于养鸡,且行情一直较为稳定,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提高,以食草为主的禽类产品市场蛋糕将越来越大。方善才夫妇立说立行,开始筹办鹅场。
白甸镇党委政府为方便鹅场产品运销、保证鹅场正常运转,量体裁衣,开展服务。镇上投资5万多元,铺设1000多米长的砖路,架设300多米长的电力杆线,建造水泥桥1座。做通近50户农户的思想工作,80多亩土地顺利流转。
善借东风的方善才成了白甸镇的养鹅大户,2004年春正式养鹅,当年出售成鹅2万多羽,畅销江都、泰州等地,获利20万元。“肉鹅的饲养周期虽然和肉鸡差不多,但养鹅成本低,而且可以大规模饲养,比较起来养鹅更划算。”说到养鹅的效益,方善才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从苗鹅到成鹅,同样是70天的生长期,为什么别的养殖户每羽只能养到5斤多,而你场上的鹅大多有六七斤重?”面对我们的提问,方善才莞尔一笑:“这就是养殖技术的差别,要不是前一阵发大水影响苗鹅成活率,我的收益还要好。”
从养鸡到养鹅,方善才的“转业”,是白甸镇循着林牧一体化的路子,调整优化养禽业结构的一个缩影。
身边的典型最具示范性。方善才的成功加上党委政府的用心培育,吸引了一批能人投资办鹅场。其中,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的外地老板许卫平,创办了郎德鹅业公司,建成了集种鹅场、填食场、屠宰场和冷冻场于一体的大型养鹅基地,并充分发挥公司的龙头示范作用,广泛引导村民参与养鹅,逐步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运作机制。现在白甸镇养鹅的散户不计其数,其中规模养鹅场有12家,5家为万羽鹅场。在河水环抱、意杨成林的地方就有鹅的身影。今年,白甸镇肉鹅上市量可望突破10万羽,农民从中获得净收益可达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