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为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牛、马、羊最易感。羊常呈最性经过,突然发病,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
病原 炭疽杆菌是一种不能运动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病料内,常单个散在或连接成短链,菌体有荚膜,呈竹节状,但不能形成芽孢(图1—1);在人工培养物内或自然界中,则成长链状排列,菌体中央可形成卵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2年以上,在土壤内经30多年仍有生存的芽孢。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或血昆虫的叮咬传染。病羊是主要传染源,濒死病羊体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常有大量菌体,若处理不当,病源一旦污染土壤、水源、牧地、则可成为长久疫源地。羊炭疽多发于夏季,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5天,也可长达14天。病羊常突然发病,昏迷,摇摆,全身战,呼吸困难,可视为黏膜发绀,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且不易凝固,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
病理变化 病羊死后,尸体腐败膨胀,天然孔有凝固不良的煤油样血液流出,可视黏膜发绀,尸僵不全。有时表现脾肿大(图1-2),但不如牛炭疽明显。肺呈轻度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肾常有出血坏死灶(图1—3)。
诊断 采取病羊耳静脉血液或从羊末梢血管(耳、四肢)采血片,之后用瑞氏染液或美蓝染液染色、镜检,若发现革兰氏阳性并有荚膜的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的粗大杆菌即可确诊。此时严禁剖检。人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分离和阿斯科氏环状沉淀试验(Ascoli氏反应)。
预防 对原因不明或怀疑为炭疽而突然死亡的羊,严禁剖检,应在兽医指导下深埋,疫病区羊群及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应用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无毒炭疽芽孢苗,仅用于绵羊(对山羊毒力较强,不宜使用),1岁以上绵羊皮下注射1ml,1岁以下0.1ml;另一种是Ⅱ号炭疽芽孢苗,山羊和绵羊均皮下接种,每头羊1ml。当有炭疽病发生时,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地面及用具等立即用10﹪氢氧化钠溶液或20﹪漂白粉液连续消毒3次,间隔1小时。对同群没发生病羊,使用青霉素连续注射3天,有预防作用。
治疗 羊炭疽病程短,常来不及治疗。但对病程稍缓和的病羊及时使用抗血清或抗生素(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疗效。如果将抗炭疽血清或抗生素合用,治疗效果会更好。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抗炭疽血清 50—12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12—24小时后重复应用1次。
(2)青霉素 10万—20万IU,肌内注射,每日4次。
(3)硫酸链霉素 200万IU,肌内注射,每日2次。用到体温降至常温后再继续用药2—3日。
(4)氨苯磺胺 50㎎/㎏体重,内服,每日2次。本方与(1)或(2)合用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