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发展“绿色”生产的蛋鸡标准化养殖农户,一座座规划有序、整洁环保的新型标准化养殖园区……仅去年一年时间,甘肃省以“正大模式”建成的年出栏5万头猪的新型标准化养殖园区就有15个,诞生存栏蛋鸡100万只、年产蛋品1.8万吨的标准化蛋鸡养殖户达100户。
“正大模式”缘何在我省迅速发展?
省农牧厅有关人士说:“当前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了肉蛋品质量安全‘门槛’,城乡群众越来越关心是否吃得放心,而兰州正大创立的畜禽标准化生产模式,是发展无公害、优质高效、绿色养殖业的方向和必然选择。”
庄浪县、麦积区、高台县等任何一家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都远离村庄、公路等人群聚集区,以预防病源传播。养殖场杜绝无关人员进出,相关人员进入必须经过消毒,养殖场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在生产区,一栋栋现代化猪舍鳞次栉比,猪舍按工厂化养殖分为繁育室、仔猪室、育肥室等,母猪、仔猪、育肥猪被分隔在各个工艺流程车间。猪舍冬季采用地温供暖,夏天挂水帘机降温,通过自动控温技术使猪舍保持22摄氏度的恒温。育肥猪围着料斗吃食,吃饱精饲料就噙住自动饮水龙头喝水,然后到戏水池里去“方便”。戏水池里的水每天更换冲洗,把猪的粪便及时清除到猪舍外的沼气池沉淀。产生的沼气用来供暖,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生产蔬菜,形成生态循环农业。
庄浪县朱店镇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负责人朱中科与8户农民投资160万元,去年8月建成养殖园区投产进猪,4个月后整茬出栏2000头育肥猪,净赚80万元,现存栏的2000头猪即将出栏,一年即收回投资。目前,该县已有9个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开始建设。
在全省的“正大模式”标准化养殖园区,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人为对畜禽的惊吓和刺激,使其生活在清洁安全的环境里,免疫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减少了药物使用;消毒实行标准化管理,消毒的时间、消毒液剂量、消毒次数等遵照一定标准;免疫按程序进行,分阶段接种疫苗。正因为如此,“正大模式”也催生了“正大品牌”,正大产品尽管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10%至20%,但仍很抢手。但是,修建一个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需要二三十亩地,投资一两百万元,而且地址必须选在离村庄、公路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因此常常面临征地、贷款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兰州正大采取“政府+银行+公司+养殖户”经营方式,争取政府、银行支持。省农牧厅高度重视兰州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的推广,把“正大模式”作为我省大力推进生态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县区政府,也对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建设充满热情。
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李海平在建设正大标准化养殖园区时,麦积区政府根据在三阳川地区打造全市最大畜禽养殖基地的规划,协调土地征用,区畜牧中心为养殖园区争取农村能源项目资金90万元,建设850立方米的沼气站,信用社给予260万元的信贷资金,建成年出栏商品猪约5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园区,现存栏育肥猪500头。庄浪县按照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筹资3.5亿元,建成1.2万头规模化种猪场40个,千头以上标准化育肥小区70个,让农民发猪财、奔小康。
兰州正大探索新型产业化经营示范模式,“政府+银行+公司+养殖户”助推我省现代化养殖业,调动起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养殖户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通过政府牵头,选定实施项目村,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负责公共设施的建设,对猪场投资者和农户实行贴息;银行直接贷款给农户,为猪场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投资者提供土地,自筹部分或全部资金,在兰州正大指导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兰州正大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服务保障,负责产品销售服务,提供稳定、优质、安全的种猪来源。
兰州正大蛋鸡产业示范项目采用标准化生产和城市品牌化经营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银行提供全部或部分贴息贷款给项目村农民,农民建设青年鸡育雏场或产蛋鸡场,兰州正大提供技术服务,农户饲养并获取报酬,兰州正大回收蛋品。
这种模式解决了养殖户资金不足、缺少良种、缺乏生产管理技术的难题,并通过兰州正大的专销网络、连锁经营点、超市经营店等完整的产业链,实行品牌化经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农户取得稳定的长期效益。目前,兰州正大培育和建立了标准化养殖基地36家,年生产能力10万余头;辐射22万农户,年生产能力5万余头。在兰州市建立了“安全、优质、新鲜”猪肉产品连锁经营点21处,肉蛋食品超市经营店20家,直销点300多个,去年销售优质肉猪1.5万头,正大蛋品54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