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
主要为消化道致病,如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个别情况下棒状杆菌、化脓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亦可引起类似疾病,特别是发生过沙门氏杆的马群,第二年多发本病。
2.传染
传染来源为病畜信带菌妊娠马,经脐带及消化道感染,个别的也可生前子宫内感染。妊娠马营养不良,所生幼驹体弱,马厩不清洁等都容易引起本病,自然断脐少发,人工断脐较多发。
3.症状
潜伏期为12~24小时,有些幼驹于生后1~2日内死亡,有些在数周后才发病,病驹呈现衰弱,久卧不起,不吃奶,体温高达40℃以上,脉膊、呼吸增数,结膜黄染,病驹下痢,频频排尿,触压肾部有痛感。病驹经24~72小时死亡,若病程拖长,则呈现关节及腱鞘肿胀。
4.剖检
以粘膜及皮下组织黄染和败血症变化为主要特征,有的病例常见有胸膜肺炎,肠炎及化脓性肾炎,关节及腱鞘也有黄染及胶样浸润。有时呈现性脐带炎。
5.预防
(1)妊娠母马加强饲养管理,为幼驹正常发育创造条件。
(2)每次产驹前后应对产棚彻底消毒,新生幼驹的脐带论自然或人工断脐都应严格消毒。
(3)幼驹出生后4小时内吃足初乳。哺乳前冲洗乳房。
(4)发现病驹,严格隔离治疗,对污染的厩舍、用具进行清扫撒布生石灰或5%克辽林溶液消毒。
(5)带菌母马或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马,均应在治愈后配种。
6.治疗
(1)皮下注射脱纤母马血液100~200毫升,必要时重复2~3次。
(2)发炎的胶带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5%克辽林溶液洗净后,再用5%碘酊。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20万单位,第日注射4~6次。连续5~7天。
(3)土霉素0.5克内服,每日2~3次。连用3~5天。
(4)若为链球菌致病,可用磺胺药物进行治疗。慢性需精心护理,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