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公布了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我市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太湖鹅、湖羊等3个地方品种入选,正式成为了“国宝”。
此次我市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的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太湖鹅、湖羊等3个地方品种,都有着独特的品种优势。如太湖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而二花脸猪为太湖猪之首,其产仔率高、母性好、耐粗饲、肉质鲜美,闻名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被国际畜牧界誉为“世界猪种产仔之王”。梅山猪也是太湖猪的一个主要品种。从1986年起,我国就以种畜交换、友好赠送、商品贸易等方式,最先向日本出口,后来又飘洋过海到过美国、法国、罗马尼亚等十几个国家。
太湖鹅(又称白鹅)是中国鹅中的一个良种。据《三农纪》记载,春秋时范蠡离开越王勾践以后,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带养鹅致富。日本古书上也说,日本雄略天皇时,吴鹅已输入曰本,称为唐鹅,说明1500年前太湖鹅已驰名国外。
湖羊是我国稀有珍贵的地方绵羊品种,苏州是湖羊的原主产区。湖羊繁殖力高、耐湿热、耐粗饲、宜舍饲,所产羔皮皮板轻薄、纯白,呈波浪状花纹,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
过去,许多农户只需要养几只鸡鸭、几头牛羊,就基本能够解决全年的柴米油盐问题。太仓新湖一带的不少农民就是靠养殖梅山猪发家致富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养一头梅山母猪能给家里带来一两万元的收入。不过,这些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牲畜,随着外来品种的大量引进,以及生产方式的改进,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有些甚至走到了灭绝的边缘。以产仔甚多著称的“二花脸”目前在常熟市畜禽良种场仅仅保存了72头,但在纯种繁育中种猪的血统更新更是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而太湖鹅已经基本绝迹,保存相对较好的湖羊种质目前的种羊也只有600余只。因此,此次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太湖鹅、湖羊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将进一步有利于这3个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