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三农”、多举措助力灾区重建并稳定市场供应、接连使用财税杠杆抑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面对今年一季度不容忽视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稳健财政政策发出“稳定物价”的有力调控信号。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良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但受年初雨雪灾害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通胀压力显著增大。
◎调控1 ◎化解国际粮价对我国的影响
今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粮食、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对于我国物价上涨具有很强传导作用。为此,我国今年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投入。在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 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
◎调控2 ◎部分粮食出口加征关税
为了平抑部分粮食产品及化肥等农资价格,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一季度财政部还多次动用税收杠杆,对部分粮食产品及紧缺化肥加征出口关税。
1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57种产品征收5%到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调控3 ◎动用中央储备肉投放市场
继1 月底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延长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减免期限后,财政部又联合商务部紧急动用中央储备肉投放市场,发挥储备应急救灾及调控市场功能以稳定市场价格。
此外,观察一季度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动向,还可明显感受到稳健财政政策在压缩国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和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