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汉市畜牧食品局按照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畜牧"百亿工程"构建现代畜牧发展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优势,遵循"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四化一推进"发展思路,以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业发展,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广汉"优质商品畜禽生产、良种种源供应、交易批发集散、畜禽产品加工"四大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畜牧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好势头。
2007 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8.79万吨、鲜蛋产量1.75万吨、鲜奶产量1.76万吨,分别增长5.74%、5%和7.3%,全市生猪出栏68.34万头,禽兔出栏2560万只,产销禽苗1.82亿羽,畜牧业产值达到13.32亿元,同比增长1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2%以上。基本做法是:
一、主推"四种"模式,促进现代畜牧养殖小区发展
广汉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典型的畜牧业农区,具有发展生态畜牧小区的独特优势。近几年,他们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了"协会+农户合作型、公司+农户订单型、畜禽寄养型和股份合作型"四种生产经营模式,还在原有"四种"模式的基础上,坚持"集聚产业、融合要素、生态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统一规划、种养结合、集中建圈,分户经营、集约发展、循环利用"的生态畜牧小区。到目前为止,全市畜牧小区遍布全市所有畜禽优势产区,小区和规模户的生猪出栏占生猪出栏总量的40%、家禽出栏占家禽出栏总量的60%,且畜禽外销率达到70%。
(一)实行"三统一",确定小区发展方向。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广汉市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广汉市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广汉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总体规划和环保功能区划,采用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方式,全面开发利用宜养区域,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实现区有园、园有企、企联户,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养殖小区内畜禽全部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畜禽饲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是统一管理服务。区内防疫和技术服务,由市乡两级畜牧兽医站与养殖农户、企业统一建立畜禽养殖档案,落实防疫和技术服务管理责任。
(二)注重"三结合",激发小区发展活力。一是注重政策引导与分户经营相结合。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动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2007年市财政安排450万元资金用于"八大"优势农产品区域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种养业专家大院建设,打造发展环境,吸引企业、种养大户到小区投资兴业,形成集聚效应。二是注重分散饲养与集约饲养相结合,走适度规模集约发展之路。三是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小区注重生产全过程的清洁化处理,标准化设计栏舍,配套搞好消毒、雨污收集排放、粪尿分离还田等设施。
(三)搞好"三优化",增强小区发展后劲。一是优化小区畜禽品种结构。坚持引种与改良、培育与扩繁相结合,建立健全"宝塔型"畜禽良繁体系,构建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生产群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使小区畜禽良种率达到100%。二是优化小区生产要素结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生产要素整合调配工作,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本的集聚效应,提高农户的种养组织化程度。三是优化小区产业结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调优种、养、加三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吸收龙头企业或贩销大户参与经营和管理,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等,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统一污染治理。
二、注重"科技兴牧",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内涵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是促进畜牧业生产内涵转型的关键。
(一)制定标准,规范生产。近两年,广汉市为提升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着重狠抓了畜禽规模化养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畜禽养殖场无害处理、畜禽无公害生产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示范及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规范生产依据,建立了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以点带面引导畜禽养殖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二)强化体系,严格防疫。该市把动物疫病的防治作为全市畜牧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立了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评,强化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2007年,在全市畜牧系统开展了"双基"建设年活动(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基层兽医体制改革成果,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经费和物资三到位,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技服务,降本增效。充分发挥畜牧部门和民间协会的科技支撑作用,依托"广汉市家禽专家大院"和"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围绕畜禽改良、饲养方式、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以畜牧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对农民进行培训。仅2007年举办各类讲座、培训20多次,培训养殖大户5000多人次。同时,还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整合四川农业大学及科研院所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在育种、饲料、饲养、兽医和畜牧业经济宏观管理等科研课题上,许多专家教授成为了畜禽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的技术顾问,使研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应用。如家禽专家大院特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为首席专家,使金丽肉鸭配套系选育、四川白鹅反季节技术、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仅2007年该市新增发展良种科技扩繁场50个,已辐射和带动该市12 个家禽生产优势乡镇的5000户规模养殖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力求"配置优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结构转型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既是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也是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
广汉市畜牧业打破过去"小而全、大而散、遍地开花"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按照"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集中,养殖大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小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着力培植优势畜禽产业和优势畜禽产品。重点培植了金丽肉鸭原种场、南兴镇仁义种鹅场、川龙金丽肉鸭科技示范扩繁场、绿松生猪养殖小区、小汉镇小楠村种猪养殖小区、和兴镇青柏村生猪养殖小区等一批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社。狠抓了良种繁育,优化畜牧产业品种结构。按照"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的要求,市级重点建设一批原种场、扩繁场,乡镇重点建设商品仔畜禽繁育场,一批大型种畜禽场建成投产,种畜禽供种能力有较大提高。目前,全市现有种禽存栏240多万只,年供种苗、商品禽苗达2亿羽全市三元杂交猪比重40 %,优质黄杂鸡、麻鸡等特色地方家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效益转型
在发展过程中,广汉市始终把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措施。
一是着力培育畜产品市场与加工业。近年来,广汉市把发展畜产品批发市场与加工业作为该市畜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交易功能。尤其是广汉的桥头市场,已成为了西南片区最大的禽苗批发市场,为广汉的禽业产品销售发展架起了金色桥梁和枢纽。与此同时,鼓励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荣兴食品、正才食品等家禽、肉兔屠宰企业相继建成,有力地推进该市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着力培植产业龙头。以培植龙头企业和完善经营形式为重点,推进该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该市22家畜牧业龙头企业中,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8家县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如德阳丽佳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技物结合、产销结合,与广大规模养殖户、生态畜牧小区结成利益共同体,实施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同时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有效推广应用。目前,该公司还在市内着手选点建设规模养殖小区,推行仔猪回收集中保育,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仅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向省内、重庆、云南、贵州、广东等地提供后备种猪30000多头,带动发展规模养猪场户1000余户。
三是大兴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畜禽养殖户开始走向联合,组成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民间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全市已有各类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25个,专业村社57个,吸引了上万户农民参加,使生产组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如小楠村生猪养殖小区,在自愿的基础上,30户养猪专业户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制订了章程和相关制度,统一开展技术服务,统一采购配送饲料,统一产品销售,降低了成员的生产管理成本,大幅提高了饲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