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农林渔业局近日披露,深圳将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以解决水产品供应“瓶颈”。
近岸捕捞受到制约
据统计,深圳人需年消费水产品25万吨。由于深圳市渔业发展空间急剧萎缩,全市规划养殖面积只有2.3万亩,能从事水产养殖的实际面积不足1万亩。由于受城市发展需要、渔场消失、转产转业政策推进、渔船双控指标管理等措施影响,近岸捕捞已基本失去提供水产品的能力。但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单纯靠养殖产品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1994年全市第一家远洋渔业企业——深圳市远洋渔业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市政府通过计划立项,安排了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由企业承贷政府贴息,使深圳市远洋渔业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该公司取得了农业部渔业局批准的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到1997年,该公司远洋作业渔船达12艘,总吨位1741吨,总功率7199千瓦,总产量8000吨,总产值3840万元。1997年之后,深圳又相继成立了深圳市远洋渔业公司蛇口分公司、市海昌顺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水湾远洋渔业公司)、市海源远洋渔业公司(现停产)、市深水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市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市深港远洋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市深水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市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市深港实业有限公司、市水湾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都具有农业部审批的远洋渔业企业资格,且在实质运作。2006年底,深圳已拥有捕捞渔船70艘(包括代理渔船),捕捞产量29892吨,回运17907吨,产值23061万元。
远洋渔业纳入战略产业
深圳远洋渔业最初只有6艘渔船到东南亚国家进行捕捞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远洋渔业产量10164吨,产值1.3亿元。开发的远洋渔业项目有: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帕劳、斐济的金枪鱼延绳钓,马来西亚底钓、围网作业,缅甸定置网作业。
目前,深圳具备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有联成、深水、水湾、深港4个远洋渔业企业,共有作业渔船65艘。但由于受远洋渔业配套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少完善的口岸联检管理机制、政府扶持力度较弱及远洋渔业的行业特点等因素制约,深圳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和探讨深圳远洋渔业的发展思路,利用深圳政策、资金、市场需求、地理区位及产业发展等优势,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远洋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远洋渔业产品物流系统,提高远洋渔业总体管理水平,将远洋渔业打造成深圳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深圳远洋渔业的突破性发展。
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去年以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远洋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深港远洋公司购买了5艘渔船开发斯里兰卡捕捞项目;联成远洋公司新购置4艘钢质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到马绍尔作业;深水公司新购2艘拖网渔船到马来西亚作业;水湾远洋公司购置2艘拖网渔船开发印度捕捞项目,深圳自有远洋渔船数量有望达到70艘以上。
由于远洋渔业是一项投入较大、风险较高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点,需要有较高的组织化水平及较完善的人才结构,产业链条较长,同时受各国渔业资源保护和日益苛刻的入渔条件等影响。加上深圳远洋渔业码头、冷藏、加工、配送等配套设施严重缺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存在着体制性障碍,政策及资金配套不完善等原因,一直以来,深圳远洋渔业企业徘徊在3-4家,船队不仅规模小,而且尚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大型远洋渔船从事大洋性捕捞,远洋渔业未能展现其应有产业效益。
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消费海洋产品的优势,一是东南亚地区的过洋性捕捞渔船回运水产品抵达深圳的时间比到目前全国最大水产品批发市场福州快2~3天航程,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二是由于国外基地建设滞后,远洋渔船维修基本上要返回国内进行,到深圳比到福建等其他地区同样节省2~3天航程。加上深圳有着从事渔业捕捞的悠久历史,人们对捕捞渔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捕捞产品的消费理念也比养殖产品更加强烈。此外,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地窗口,接受国外信息及先进技术的速度更快,辐射区域及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