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升值”消费者抱怨
“一罐奶粉竟然涨了几十块钱,真快买不起了!”日前,在北京华堂商场一层超市,消费者张小姐看到洋奶粉货架上齐刷刷更新的价码,忍不住抱怨起来。
4月初,各大外国品脾奶粉纷纷上调了市场零售价格,致使市场上多款900克桶装婴儿配方奶粉的售价高达200元以上,不少消费者表示难以承受。
张小姐告诉记者,她5个月大的宝宝自从出生以来,一直吃着同一品牌的进口奶粉。所以她差不多每隔半个多月就要买一次。而这次她却惊奇地发现,早已烂熟于心的这款奶粉价格,忽然上涨了近30元。
“我的孩子1个月要吃4桶奶粉,以后每月要多花100多块钱,差不多够再买一罐的了!”张小姐说:“一算真是吓人一跳。”
在易初莲花超市进口奶粉卖场记者看到,美赞臣、安满、惠氏、雀巢等消费者熟悉的各大品牌均已提高“身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惠氏健儿乐系列、雀巢、安满以及多美滋金装系列奶粉价格上调分别达到十几元至几十元。记者走访了家乐福、亿客隆、物美等各大超市后了解到,此次洋奶粉的价格上调幅度最低为5%,最高则达到了30%。
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带动销售,各洋奶粉厂家纷纷使出促销各种手段吸引顾客。有的设立形象展柜,有的在卖场地板印制大幅广告,甚至有厂家抛出“买奶粉,赠送玩具”的“回馈”促销法。但是,无论花样如何翻新,认为上调价格超出承受能力的消费者,仍然难以慷慨买单。
众说纷纭论成本
洋奶粉的集体涨价引发了消费者和媒体人士对涨价原因的关注。
据悉,全球能源紧张、奶源产区气候干旱以及相关政策变动等因素,加大奶牛的养殖成本,使养殖效益下滑,直接带动了国际原料奶价格的提升。毋庸置疑,对于依靠进口奶源的奶粉企业,则不可避免地遭遇生产成本的上升。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就在奶粉企业把这种冠冕堂皇“成本论”,作为涨价理由的同时,奶业专家却从非成本角度提出了质疑。
上海惠氏营养品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席庆向记者这样解释涨价理由:因美洲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澳洲持续干旱以及欧洲取消奶制品出口补贴等原因,使奶粉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已经超出能够承受的成本范围,所以惠氏公司最终决定,对其金装系列奶粉,进行价格上调。
原料成本的说法,同样被多美滋奶粉定位涨价理由。据悉,多美滋的奶源主要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不同意上述涨价理由。王丁棉说,澳大利亚确实是连着3年干旱,生产总量大概下降了6%—10%,但是这种下降不至于影响到澳大利亚奶粉的出口。事实上,我国70%左右的奶源主要从新西兰进口,而去年和今年新西兰的气候比较正常,未出现干旱现象。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原料奶进口的价格差别并不大,所以从这些地区进口奶源的企业,不应该以原料奶成本为涨价理由。
对于王丁棉的观点,多美滋外事务部总监蒲家斌则在电话中向记者解释说,由于公司对奶源进行全球统一采购,所以综合多种因素,多美滋奶粉还是决定全线上调奶粉价格。
不仅进口奶源的成本存在差异,奶源同在中国本土的两家奶粉企业,对成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奶源基地就在中国的雀巢公司,日前在给记者发来的邮件中称,为了帮助农民减轻饲料等相关成本,其在中国向农民支付原料奶的价格,较之去年增加了50%。因此,“对部分产品系列的价格进行了必要的提高。”
而中国奶制品巨头蒙牛集团奶粉事业部任经理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这样的看法,由于原料奶的价格并没有像预期那样高,甚至出现回落现象,因此成本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蒙牛奶粉并没有进行价格上调。
据记者在易初莲花超市调查,雀巢原售价245元的“能恩超级金盾”系列奶粉,现价为279元,上涨了34元。
引发多米诺效应
就在公众对洋奶粉涨价议论纷纷的时候,消费者忽然发现,国产奶粉品牌也不约而同地集体涨价了!其涨幅达到洋奶粉同等水平。
日前,记者在亿克隆丰益超市发现,仅在洋奶粉涨价之后的本月之内,包括秦俑、雅士利、圣元、三鹿和完达山在内的近10种国产品牌均上调了零售价格,和进口奶粉打开了“擂台站”。
促销员告诉记者,洋奶粉刚一涨价,他们就接到厂家的涨价通知,几乎在本月之内,不少品牌都进行了调价。有的奶粉上调10元左右,而有的则上调了三四十元!
“没涨价的奶粉都是原来的存货,下周到的新货就开始调价了。”秦俑奶粉的促销员说,“现在买很合适,价钱便宜,多买还有赠送呢!”
记者注意到,国产奶粉不仅在价格上紧随洋品牌,就连促销手段也和洋奶粉有着几分相似。而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更加突出。
为了吸引消费者,秦俑奶粉打出“买三赠一”的促销手段;雅士利更是承诺,凡购买该品牌奶粉满850元者,均可获赠电子琴和脚踏车;圣元奶粉则宣称累计购买700元便可获得迪士尼座垫。
在奶粉全线涨价的同时,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奶粉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记者就此向多家奶粉公司求证,得到的答复均为:暂不确定,要看市场大环境。洋奶粉是否继续涨价存在众多猜想。
专家指出,在中国处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艰难时期,这种涨价行为可能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某种产品涨价———相关产品涨价———产业链涨价,这是相当严重的后果。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包括多美滋、雀巢、惠氏、美赞臣在内的几大奶粉品牌以及部分商家,就已经向外界透露即将上调价格的信息。消息一经披露,顿时引起不少消费者对进口奶粉抢购、囤积的行为。同时,国产奶粉即将涨价的预期也开始出现,消费者处于对奶粉价格的恐慌之中。
奶粉市场急需“价格干预”
奶粉涨价的信息以及调价后的市场,充斥着不安和动荡。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邱宝昌律师认为,由于生产成本问题,奶粉企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上调产品价格本无可非议,但是多数企业同时涨价的现象,特别是在涨价之前预先散布涨价信息,不仅严重扰乱市场供求秩序,而且还有集体哄抬物价的嫌疑。这涉嫌违反《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邱宝昌透露,他已致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议依法对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今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决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一些价格上涨较多,且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比如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均被列入实行临时性干预措施的目录之中,据了解,奶粉并未包括在内。
而洋品牌奶粉涨价事件,使得不少专家呼吁,应将奶粉价格调整等行为纳入到国家监管的范畴。
目前,中国每年新增人口在1600万左右,2012年将达到一个高峰,达到1900万。调研表明,每年的新增1—12个月的婴幼儿约60%需要奶粉喂养。近几年,我国人口生育高峰必将驱动婴幼儿奶粉消费量的高速增长。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元左右。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婴幼儿奶粉第二市场。
一方面,我国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程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奶粉市场洋品牌、国内品牌竞争加剧,中国乳制品一家行业机构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对食用油、牛奶等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品进行价格干预的同时,对奶粉加强监控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