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以鱼浆作为主要制成原料的鱼制品,4月起价格调涨30%至50%。马来西亚海产加工公会总务江揶发召开记者会解释调价原因,他强调涨价是情势所逼,请消费者体谅。
江揶发指出,鱼浆价格在过去6个月来飙升了100%~120%,导致鱼制品制作成本大幅增加,而加工业者是在无法继续承受成本压力的情况下,才决定再次调高鱼制品价格。“业者曾于2007年底调整过一次价格,涨幅介于5%~10%之间,比公会公布的10%~30%要低,所以我们在这段期间内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这次决定再调涨鱼制品价格,实在是情势所逼,希望消费者能够谅解。”
江揶发联合该会财政李迪伟、副财政洪汉升、会员周秋贵、洪汉国等召开记者会,重申该会酝酿调涨鱼制品价格的原因,并驳斥外界指称厂商“悄悄涨价60%”的指责。他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之前只调整过一次价钱,涨幅只是5%~10%,所以有人指我们涨价60%的说法根本是与事实不符的!”
加工业者:成本增加涨价势在必行
自2007年11月起到今年3月21日,马来西亚从泰国进口的上等鱼浆从每千克9令吉95仙上涨到每千克18令吉,涨幅接近80%。而马来西亚本地鱼浆供应商制定的鱼浆价格也从每千克7令吉80仙,涨至日前的13令40仙,涨幅同样接近80%。
江揶发认为,“这些数据是不会撒谎的,鱼浆价格在这几个月来确实大幅调涨,我们(海产加工业者)承受着很沉重的成本压力,所以这次再上调鱼制品价格是情非得已的决定。”他还补充说,鱼浆价格之所以节节上升,一方面是与气候转变导致捕获减少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燃油价格上涨,渔民被迫减少出海捕捞的次数,直接影响了捕获数量,导致鱼浆产量减少而造成供求失衡,鱼浆售价狂飙的趋势。
目前,马来西亚的鱼浆货源除了来自本地3家主要供应商外,部分市场还是由外国厂商供应,其中泰国占30至40%、印尼和越南各别占5%至10%。
贸易官员:无法统一定价消费者要精明消费
面对鱼制品一致喊涨的趋势,也有人认为,消费者的精明消费和市场的供求比例,在很大层面上左右着市场价格。
针对马来西亚海产加工公会的声明,和4月起调高以鱼浆为主要原料的鱼制品价格30%~50%一事,柔州旅游与国内贸易委员会主席何襄赞表示,贸易部无法统一鱼制品价格,消费者只能靠自已的判断力进行精明消费,以此保障自己的消费权益。他指出,由于鱼制品非统制品,故其价格不受贸易部制订的商品价格上限的限制,当局只能通过监督渠道确保商家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欺骗。
何襄赞还说:“对于这些非统制品,贸易部严格执行的是要求商家在商品上贴上标价和标签,清楚告诉消费者物品的价格还有它的来源,在完全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自行决定消费对象。”
当问到在非统制品价格飙涨而当局却无法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普通消费群该如何自处时,何襄赞提出的建议是:消费者有义务进行精明消费。他说:“比如一杯咖啡,你可以选择在茶餐厅喝,或以更高的价格在星巴克喝,那是消费者个人的消费取向。”
另一方面,何襄赞还指出,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将随市场的供求比例波动,即市场需求量减少,必将牵动有关物价下滑。
何襄赞认为:“鱼制品售价猛涨,消费者或许可以寻找其他食品代替,鱼制品需求量降低了,价格自然就会随之降低,因此,消费者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商家:谨慎评估品质选用其他材料
面对鱼制品价格全面调涨的情况,新山小商公会会长陈育荣表示,小商贩能够做的,就是谨慎评估货物的品质和价格,精明选择好品质的鱼制品。
陈育荣认为,既然海产加工商已决意调高鱼制品价格,零售商和小贩唯有通过谨慎评估和选择货品,才能确保物有所值。他建议小商贩自行研发鱼丸或鱼饼的制成原料,不必一味依赖价格狂涨的鱼浆,以此降低鱼制品的成本。
“其实海产加工品有很多制造方法,若说鱼浆贵,就转而选用其他的材料,最重要是减低消费者的负担。”
新山市贩商公会会长林振荣建议,小贩可改用其他食材代替鱼制品,这样既不必承受太大的成本压力,还可照顾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开设餐厅的林振荣表示,他的食品向来以鱼饼、虾丸、肉丸为主,这次面对鱼制品大涨价,他考虑另求他法,变通使用其他食材代替鱼饼,避免受鱼制品价格高涨的冲击。(南 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