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份,云南省红河州的卢西县就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彝族斗牛比赛。参加比赛的公牛都在附近各个县经过了层层筛选,就等今天来一比高下。
在这些公牛中,如果哪头头牛获胜了,牛的主人不仅能拿到3000元的奖励,并且还能获得勤劳致富、养殖能手的荣誉。
她叫朱平华,住在离这儿有40多公里的弥勒县竹园镇,他一早赶来却不仅仅是为了看斗牛。
记者:“你们今天过来看斗牛?”
养牛大户 朱平华:一个是看斗牛,其二就是过来看一下,有没有那些牛贩子跟我们做生意,我养的牛也可以斗牛也可以做肉牛,是连着的,看了比赛比较精彩。
记者:“你想参加吗?”
养牛大户 朱平华:“想 想参加比赛,我也有这个大牛。”
朱平华是竹园镇一个肉牛养殖户,今天她到这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结识更多的肉牛经济人。
弥勒县是烤烟和甘蔗的主产区,2003年,国家对烤烟业实行双控,甘蔗种植也因蔗糖价格一路下跌,农民的收入开始减少。
竹园镇的朱平华,发现当地草料资源丰富,家里大批被当作柴烧的甘蔗梢正好可以喂牛,于是朱平华决定开始肉牛养殖,并且一次就买了100多头本地牛,虽然当地几乎家家都养牛,但都是一头两头用来耕田的水牛,一次养100头,让村民感到不可思议。
朱平华:“我们那些村民,知道了说100头牛?怎么这么多,然后说要怎么喂?他们都不知道,有点害怕。”
在村民担心、害怕和观望中,朱平华100头牛当年就赚了近10万元。村民们见后,也都动起了养牛的脑筋,可正在这时镇里突然来了一批与众不同的牛。
养牛大户 朱平华:“它的花色我们本地没有,看不到的。我们本地牛一般一天只长1公斤和0.8公斤左右,但是这个山东牛拉过来的时候,一天可以长一公斤半。”
这些牛就是这个叫木存元的人从山东引进过来的,他从畜牧局打听到山东牛通过冻精改良,品质要比本地牛好得多,而且价钱也便宜,便立即去进了40头。
养牛户 木存元:“价格加上路费比我们这还便宜。”
这更加催化了大家养牛的决心,朱平华和几个想养牛的农民一块儿马不停蹄地去山东进种牛。王家荣就是其中一个。
养牛大户 王家荣:“一看那个牛长得比较好,长得比较快,所以我们觉得拿来以后,肯定能赚钱。
记者:“大家纷纷都去了?”
养牛大户 王家荣:对,都去了,都去了,坐飞机过去都去了。”
这样的养牛势头,让一直种甘蔗的周汶文也按捺不住了。2005年,他用全家所有的积蓄一次买了160头牛,他之所以拼上这全部的家当,除了看中养牛赚钱外,心里还打着另一个算盘。
养牛户 周汶文:“当时养牛前景还可以,政府又给点奖励以后,这个钱就赚得多一点。”
周汶文惦记的奖励,就是当地政府2004年到2005年间鼓励大家伙养牛的政策。
弥勒县畜牧局副局长 普光荣:“饲养50头以上,政府验收合格以后,就是奖励500元一头,养到100头以上,含100头,就是政府验收合格以后呢,就奖励1000元一头。”
除了卖牛所得,每头牛还有1000元的奖励,周文汶这个一举两得的计划,却在数月后泡汤了。
卖牛时,弥勒县畜牧站的人来验收,周汶文家养的牛只有一半合格。
养牛户 周汶文:“达到他们的规模就应该合格了,没想到,他们还要求达到300公斤以上,这才符合他们的标准。”
原来,政府的奖励不仅规定了数量,而且还有质量标准,成品牛达到300公斤才算合格。其实周汶文也想把牛养肥,但买牛时把所有积蓄都用光了,等肉牛到了育肥阶段必须配精饲料时,却拿不出钱来买精饲料了。
养牛户 周汶文:“160多头牛,一天都要吃像我们那种拖拉机,每天都要吃一拖拉机的甘蔗梢。那牛太瘦了嘛,养得又不好,没有精料养得不好,所以太瘦了,瘦了没人收购。”
本打算等到政府的奖励,资金就可以周转,可此时,还有几十头瘦牛卖不出去,让周汶文进退两难。
就在周家一筹莫展时,朱平华找上了门,买了他们36头不合格的瘦牛,这样一来周汶文一家资金得以周转,可村民们都为朱平华捏了把汗。
养牛大户 朱平华:“朱大姐你这么胖,你买那么瘦的牛,你害不害怕,把她养死以后你怎么办?
记者:“你怕不怕?”
养牛大户 朱平华:“当时我不怕,反正我有经验就是100头牛,一年要吃10万元钱才养胖,然后我半年就给它吃10万元钱,就把她养胖,养胖了以后我就把它卖出去,再把他们养得不好的牛拉过来,收购以后再养。”
果然,有了充足的精饲料,当初每头1800元买进的瘦牛,朱平华养三四个月后就卖到4000元一头,每头净利润1000元。这样一来,她不仅节省了养小牛的粗饲料的钱,而且一年还可多赚两批牛的钱。
最初和朱平华一起养牛的大户王家荣,看见收购瘦牛育肥只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加快了出栏周期,还能赚得更多,也跟紧步伐,2005年到2006年的两年间就收购了100多头瘦牛。
养牛大户 王家荣:“我们把他们的瘦牛收回来以后,我们还是转到钱了。”记者:“那他们能赚吗?”
王家荣:“他们赚得少一点,能赚。”
记者:“你们呢?”
王家荣:“我们多赚一点,100多头当时赚10多万吧。”
现在很多大户纷纷开始效仿,竹园镇的养牛户们也形成了一种默契,规模小的散户边养边卖,资金随时得到周转,可以赚钱,大户也能通过育肥赚得更多,这样的养殖模式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肉牛养殖当中,随着当地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政府于2006年取消了奖励政策,但村民们养牛的热情依然不减。
养牛户 杨锋荣:“现在这个牛资金够了,就养肥了再销,资金不够就卖一部分。像现在这样就不会亏了。”
现在竹园镇有1016户在养牛,肉牛总数在一万头以上。养殖规模的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外地客商来当地进行交易。记者采访当天是当地牛市的交易日,就有不少客商远道而来。
记者:“哪个是你买的?”
浙江客商:“这个,全部是,这里面关住的是。”
记者:“你运回去方便吗?”
浙江客商:“运回去方便,这边车也很多,我们浙江的车过来也多吗,回头车多。”
上午不过两三个钟头,市场上800头代售的牛就卖了近一半。2007年,牛价不断上涨,全镇大大小小的养牛户在这个交易市场上销售了近万头肉牛,净利润就在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