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于2005年启动畜牧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在全区250个养猪示范户(场)内实施推广应用仔猪早期断奶、伪狂犬病净化、人工授精等8项实用技术,开展了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养猪业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圆了他们的致富梦。
利用人才区位优势,配备必要设备,提高技术培训覆盖率“科技入户”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特别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作后盾。去年畜牧中心专门组织了由31位专家、教授、技术指导员组成的服务团,到13个示范镇义务为养猪示范户开展综合防治和技术服务,针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书籍到示范户活动。
技术指导员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是科技入户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养猪业科技入户工作中,各示范户注意及时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提供必要的设备,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畜牧中心为示范镇的中心兽医站配齐了电脑、化验室疫病监测仪器、设备;订阅了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的专业书籍;使基层推广人员有钱打仗,并举办了多次技术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抓住生产关键环节,在细节上下功夫养猪首先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农户非常关心如何消毒的方法。在科技入户中,针对性地推广了环境消毒技术,即指导示范户在生产区入口处建消毒池,让他们坚持定期更换消毒液。手把手地教示范户进行空圈舍消毒和带猪消毒的方法,使示范户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水平大大提高,树立防重于治的科学养猪观念,并针对示范户对带猪消毒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示范户采用酸性和碱性消毒液交换使用的方法,因而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很快这种方法得到普及。另外,推广了疫病免疫技术、仔猪早期断奶及其配套技术、伪狂犬病净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
教会示范户做好生产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养猪生产中,每一次配种、分娩、断奶、疫苗注射、疾病治疗等原始记录是示范户指导生产的主要依据。教会示范户做好生产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是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实现提高示范户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技术指导员每个月定期与辖区内的示范户一起对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使示范户不断改进养殖方法,逐步提高了示范户自身科学管理水平。如通过对配种记录的分析,使示范户逐步掌握母猪发情鉴定、精液处理、适时输精配种等技术环节,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农户过去不记录原始生产数据的习惯,使示范户的生猪存栏普遍增加10%左右(与2005年相比)。如大孙各庄示范户曹学义去年养猪存栏达到2000头,共出栏猪970头,获纯利14万元,平均每头猪获纯利144元。
建立养猪合作组织建立养猪合作组织,是畜牧科技入户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这项工作一开始,不少示范镇就把科技入户和建立完善行业协会工作结合起来。如赵全营镇、大孙各庄镇、张镇分别建立了养猪行业协会,不仅构建了和政府沟通的平台,而且通过协会与供电部门协商,及时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养殖地用电问题。如赵全营的行业协会实施由北郎中种猪场优先供应优质种猪、优先提供养殖技术、优先提供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优先提供产销信息的四个优先和“四个统一”,即统一的种猪、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统一的供销渠道(均出售给北郎中屠宰场)、统一的价格。通过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提高了示范户技术管理水平和生猪市场竞争力。
在畜牧科技入户工作中,他们选择了效益高、养殖条件好、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种猪作为主推品种,并重点从养猪专业村建设抓起,逐步发展到养猪专业镇,养出了特色,创出了品牌和名牌,“中顺”牌种猪畅销全国。通过养猪产业的发展还带动起屠宰加工、冷藏、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养猪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