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应用其豆粕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在中国的大多数省份对至少15种鱼类开展了示范养殖试验,充分展示了该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的优点。80∶20养殖技术的基础是饲养单一的主养鱼类,其产量约占收获时养殖产量的80%,同时还能额外生产出20%的滤食性鱼类,这些滤食性鱼类以吃食性鱼类的代谢废物而形成的浮游植物为食。80∶20养殖模式所用的饲料是营养均衡的配方饲料,能够满足目标饲养鱼类的所有营养需求,同时在配方时选用了可再生的植物原料作为主要的蛋白原料。豆粕是主要的蛋白源,同时均衡配置了其他的天然植物产品来满足养殖鱼类所需的特定氨基酸和其他营养需求。以单位池塘面积的鱼类生物量计算的鱼产量限于吃食性鱼类为每亩400千克~500千克(6吨~7吨/公顷),这一产量被认为是满足可持续性养殖和环境保护所需的极限最大产量。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养殖模式是禁止使用药物或任何化学品的,以确保收获的鱼类没有污染和食用安全。许多试验还额外展示了最小的换水量甚至是零换水,充分展示了节水性能。80∶20技术的核心是对水质、饲料品质和鱼类品质的管理,从而使养殖产量和食品安全达到最优化,而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
养殖试验方法
本试验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水产养殖场的6口12亩(0.8公顷)池塘内进行,以便能与2007年的试验作对照。6口池塘用相同方法清整。其中3口池塘采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80∶20养殖模式,另外3口采用当地的混养模式。
3口80∶20模式养殖的池塘放养草鱼350尾/亩(5250尾/公顷)和白鲢100尾/亩(1500尾/公顷)。其中放养的草鱼和白鲢的平均规格分别为70克和98克,这些80∶20池塘的草鱼投喂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32/3草鱼饲料(表1-3),每日投喂2次,饱食投喂。该饲料是一种低能值高纤维素饲料,这样的配方尽量模仿了草鱼天然食物的营养组成。豆粕是饲料最主要的蛋白源,大豆皮是最主要的纤维素源。所有饲料均为膨化浮性颗粒料形态。该饲料由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宁波天邦饲料厂生产,是按照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配方以最经济配方配制,并得到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的技术支持。
3口混养池塘放养了2种不同规格的草鱼以及鲫鱼、白鲢和花鲢。草鱼的放养规格分别为70克和750克,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尾/亩(2250尾/公顷)和50尾/亩(750尾/公顷)。鲫鱼的放养规格为100克/尾,放养密度为100尾/亩(1500尾/公顷),白鲢和花鲢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00尾和20尾/亩(1500尾/公顷和300尾/公顷),其平均规格分别为500克和1000克。混养池投喂的是一种当地的沉性饲料和新收割的苦卖菜和苏丹草。据报道,这种当地生产的饲料含粗蛋白28%,该饲料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则参照当地开发的一种投饲表和投喂当时能够估算的该吃食性鱼类的生物量确定。三口混养池每次投喂的饲料量相同。苏丹草和苦卖菜在投喂前在养殖场临时收割。饲草投喂的间隔视草料供应情况确定,三口混养池在整个养殖过程及每一次投喂的饲草量相同。
试验进行了6个多月。试验结束时,所有池塘排干池水,每个池塘的鱼类分开收获并单独称重。每个池塘的每一种鱼类另外打样称重以确定其平均体重。并计算各鱼池的成活率、毛产量和净产量、平均鱼体重和饲料转化系数。整个试验期间记录各项投入的成本以便试验结束时计算每个池塘的养殖经济回报率以及每种养殖技术的三口鱼池的平均经济回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