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八步镇瓜种村张应军、谭润松夫妇是远近闻名的自学成才“牛改”能手。
张应军共有兄弟3个,多年来,一家5口只能靠几亩薄地维生。从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张应军高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1998年,他在遵义打工时,与道真自治县女孩谭润松相恋。婚后,夫妻二人回到了八步镇老家养猪,当年一下就养了13头猪。眼看一头头肥猪就要出栏时,一场无情的病疫突然袭来,13头猪无一幸免全部死亡。
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夫妻俩找来畜牧兽医专业书籍,利用农闲时间刻苦学习,不懂的知识就跑到县城向畜牧兽医专业人员请教。看到他们好学上进,县畜牧兽医局于2005年安排谭润松到毕节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张应军仍在家办养殖场。两年后,谭润松以优异成绩拿到毕业证书。
2006年,毕节地区畜牧兽医局推进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全区设立猪、牛品种改良点。织金县畜牧兽医局经过慎重考察,决定把张应军养殖场定为该村品改点。夫妇俩向八步镇农村信用社贷款5000元,解决了牛改所需仪器、冻精、液淡等物资问题。
品改点成立初期,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拿自家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村民们把这一科学方法视为稀罕事根本不相信。张应军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宣传品种改良的效益,并主动向村民承诺:“如果牛配不上,一分钱不收。”终于,有人把牛牵来让张应军“试试”。1个多月后,养牛户高兴地告诉张应军,他家的牛人工授精成功了。接下来,村民们主动赶牛来找张应军。
“牛改”是一件很让人感到难堪的事,谭润松刚开始的时候很不“自然”,而且每次工作结束后都感觉恶心、想吐,她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村民们急了:“你不做,我们的牛以后还怎么下仔啊?”村民的信任使谭润松决定继续干下去。“时间一长,我还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她说。如今,方圆百里的村民都把自己的牛牵来配种,两人的事业越做越红火。
织金县畜牧兽医局还授予谭润松“优秀畜牧工作者”称号。去年,夫妻二人给牛“配种”加上给牲畜治病的收入,纯利润有1.4万余元,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