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我就把家里养的那两头大猪卖了,原本想重新买回两头仔猪补栏,但走了好几个村都没有卖。”武宣县通挽镇江龙村刘家菊提起近段时间买仔猪的遭遇满脸无奈。笔者在通挽镇畜牧兽医站了解到,通挽镇目前存栏能繁母猪4200多头,今年第一季度出栏仔猪1.2万多头。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养殖户买仔猪遭遇“一猪难求”呢?
规模园区养殖蓬勃发展
笔者在通挽村养殖园区看到,吃饱精饲料的肉猪悠然地噙住自动饮水龙头,喝足洁净的自来水,卧“炕”而眠。
近年来,通挽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确立了“积极引导农户以规模养猪和小区饲养”为发展方向,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饲养户进行扶持,农民养猪观念不断转变,许多散养户不断投资发展规模园区养殖。目前,该镇有规模养殖园区7个,常年存栏生猪50—100头的养殖场(区)31个,100—500头的4个,500头以上的4个。
“现有存栏生猪800多头,能繁母猪160多头”。笔者在采访中正好碰到马山村养殖园区负责人覃矿华。他说他目前正忙于养殖场扩建,准备把养殖场建成高标准生态养殖小区。谈到仔猪的销售问题,覃矿华说,养殖园区里生产的仔猪大多数都是自繁自养,这样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强抗病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母猪产业“提档升级”
生猪养殖是通挽镇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母猪养殖。近几年来,该镇对母猪产业进行市场调查,请专家培训,更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镇里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与县内外畜牧良种场合作,引进长大、二元、杜洛克种猪,扶持养殖大户,建设母猪基地。短短几年就引进良种母猪300多头,所产的仔猪,因为长排骨及瘦肉型多,成了市场的宠儿,每头仔猪售价600元左右,最高时仔猪售价竟达到18元/公斤。良种母猪产业成了农民眼中的“暴利”行业,一时间,养殖户纷纷淘汰传统母猪引进新品母猪,据2007年9月能繁母猪补贴普查,全镇母猪良种化达90%。
随着母猪品种换代,产业形成规模,各地的养殖场及养殖户纷纷上门整窝订购,出现了仔猪未产先销的良好局面。此外,该镇还因势利导,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多、信息灵通等优势,培养本地经销商、经纪人,把生猪贩往广东等地。
从事生猪、仔猪贩运10多年的黄老板,在全国各地建起了庞大的经销网络。然而,近几天来,各地猪源紧缺,外地不少贩运户打电话向他买猪而他无法交货。“东莞打来的就有七八个,都等着要猪”。龙棚村莫小极养了近10年母猪,他说,他家的母猪每次刚产仔几天,仔猪贩运商就上门整窝定购,根本就不愁销路。“仔猪分开散卖较麻烦,所以一些散养户要个把两个仔猪很难买到。”(陈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