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外地经验可以启发思维、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为此,泸县为推进生猪业加快发展,由县委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随后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修订了全县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现将考察报告刊出,以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供全县各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讨论和思考。
关于打造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县的考察报告
近日,泸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小平,县人大副主任杜大礼,县政协副主席陈文彬等带领县政府办、畜牧、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南充市顺庆区、彭州市以及四川省现代畜牧业试点眉山市东坡区、资阳市雁江区学习考察生猪产业化工作。
一、四区市发展生猪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龙头拉动,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养殖
1、依托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养殖,带动产业发展。眉山市东坡区、资阳市雁江区依托通威集团、四海集团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实行优价供种、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强化与生猪养殖户或企业的利益关系。四海集团与农户签订生猪订单养殖合同,在圈舍改造、品种改良等环节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帮助。
2、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养殖。四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东坡区通过抓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全区生猪规模化出栏占出栏总量的4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9个百分点。
(二)多方参与,整合产业发展资源
1、“6+1”模式。雁江区通过开展“6+1”模式,强力助推生猪产业发展。所谓“6+1”模式,即“六方合作+保险”。“六方”指:种猪场、饲料企业、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养猪农户、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六家,“一方”指保险公司。
2、“生猪托养”模式。南充大百合农业科技园实行生猪托养,由会员建设生猪圈舍,按要求进行饲养管理;企业向会员提供仔猪、饲料和技术服务,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
3、“公司+协会+农户”模式。东坡区依托通威集团、欣业养殖公司,成立生猪繁养营销协会,企业负责为农户提供仔猪和饲料,并回购育成商品猪。
4、“集中养殖小区”模式。雁江区坚持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防疫,把8户农户相对集中起来,推行“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生态隔离、标准饲养”,组建了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柳铺集中养殖小区。
5、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顺庆区大百合科技园“以种定养,种养结合,干稀分离,综合利用”的理念,建设污染处理配套设施,形成了“养殖废物—沼气、肥料—种植利用—绿色食品”的良好循环模式,实现了区域内循环、零排放。
(三)政策激励机制多样,产业发展氛围浓厚。一是保险配套无后忧。四区市都开展了生猪政策性保险工作,彭州、雁江还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启动生猪商业保险。二是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东坡区每年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作为扶持畜牧业的专项资金。三是进行信贷扶持。顺庆区财政出资200万元成立了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小额信贷破解了养殖农户资金短缺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泸县生猪产业化建设与四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产业发展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生猪商业保险尚未启动;六是规模化程度不高, 生猪规模养殖出栏率仅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下步发展建议
为加快我县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提升我县在全省21个百万人口大县和扩权强县牧业产业中的地位,到2010年,力争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县,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运行机制。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大力推行订单养殖。强化食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的联合,实行保护价收购,实现企户双赢。三是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四是创建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推广现代集成养猪技术,每个园区募集20位有志发展生猪生产的业主入驻,建成后每个创业园年出栏肉猪2万头以上。五是依托养殖龙头企业,推广生猪寄养、托养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一是县政府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二是政府引导,在省道219公路沿线开展生猪商业保险试点工作。三是完善和发挥融资渠道。简化泸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整合项目资金。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将农业发展的有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五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三)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
(四)做大做强生猪品牌。一是加强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养殖档案,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生猪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发展壮大现有生猪品牌。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
(五)做好规划承接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上海和南方部分省市,陆续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西部地区。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按照“招商引资建大场、鼓励龙头企业建园区、项目引导建大户”的思路,结合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以省道219和泸荣公路沿线为重点,积极规划发展年出栏上万头规模的大中型猪场,为承接生猪产业转移做好充分准备。
(六)推行规模猪场标准化生产。一是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根据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要求,统一质量为标准,统一标识、规范生产。二是大力推广猪舍水帘控温、中心电视监控、粪污微生物处理等先进实用技术,实行工厂化养殖。三是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加强对畜牧生产管理人员、生产者的标准化生产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促进各项标准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我县生猪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