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新闻网奎屯7月7日电 (胡玉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O团四连养牛大户孙远光是军垦第二代,这位30多岁的汉子在养牛方面颇有招法,很让周围的职工群众服气。
孙远光家的牛棚有220多个平方米,用来育肥、饲养奶牛和育乳牛。育肥,也就是买来“澳牛”进行短期育肥,而后将成牛卖掉;好的奶牛用来繁殖,扩大再生产;育乳牛就是将小牛犊进行单槽饲养,吃“小灶”。
孙远光毫无保留地给笔者讲了他的“养牛经”。养牛8年来,他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牛经验,主要采取了3个新招法:就是给每头牛起个名字,分别建立档案,采用新配方催肥。在孙远光的牛棚里,每头牛都戴有一个耳标,上面写着“大黑”、“二黄”等字,或是标着“1”、“2”等序号,这些耳标上的字和序号就是孙远光给每头牛起的名字。“给牛起名字便于管理,哪头牛病了、用啥药了、哪头牛怀孕了、啥时候生产,都记入档案,一清二楚!”
孙远光称,在养殖过程中,他还引进了快速育肥技术和青贮饲料技术,从而使他家的育肥牛短短3个月便可出栏,有的甚至50至60天即可出栏。
现在,孙远光每年养牛50多头,可出栏商品牛30多头,每年获纯利5万元人民币以上。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三年内发展到100头生产母牛,明年争取购买一辆家用小轿车,快快乐乐享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