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买牛中介人来到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武乐乡水石村星期队农民冯金连的家,出价1.6万元想买他出生两个多月的品改二代小母牛。冯金连说:“出价不算低,我主要想繁殖第三代奶水牛。”于是,婉言谢绝了买牛中介人的要求。
近日,冯金连对笔者谈起他的养牛经格外兴奋:“2002年,港北区政府号召搞牛品改,就是用优质公牛精与本地母牛配种,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我家饲养的母水牛经过人工授精,先后生下摩拉小公牛和小母牛各一头。后来,我把摩拉小公牛和本地母牛卖了8000多元。留下的摩拉母牛去年初进行人工授精,今年2月生下一头小母牛,出生时体重达40多千克,两个多月已长到120多千克。”他表示,还要养殖第三代、第四代,同时改进养殖条件,增加养殖设施。
在港北区乡镇农村,像冯金连一样参加牛品改的养牛农户很多。据该区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统计,从2002年到今年4月,全区牛品改实施人工授精的母牛多达52016头(次),累计出生良种牛犊23516头。
“依靠科学技术搞好牛品改,使养牛农户见效得益。”据港北区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人说,该区为了尽快掌握牛品改的技术及操作方法,高薪聘请广西大学动物学院的教授讲课,面对面给品改员、输精员传授牛品改技术,直到学员学会为止。全区100多名品改员、输精员经过认真学习,全部掌握了牛品改技术。
该区还筹资50多万元购置冷冻、输精、消毒等设备和工具,为开展牛品改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对报名参加第一批牛品改有生育能力的母牛,全区实施统一催情配种,当年就对332头母牛实施人工授精,第二年就有126头母牛产下第一代优质牛犊。初试牛品改获得成功,不但鼓舞了品改员、输精员的信心,养牛的农户也看到了牛品改的好处和实惠,更多的养牛户报名参加牛品改。由于实行有劳有酬政策,品改员、输精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作者:覃芝南;李国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