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城不少餐馆有本地黑山羊系列菜式,羊扣、羊蹄等样样色香味俱全。细细品来,感觉肉滑味鲜,汁浓骨香,味道一点不比其他地方的黑山羊差。
隆安县委的干部告诉记者,隆安黑山羊虽不如马山黑山羊有名,但却是十分好的。究竟如何个“好”法?他们说,城厢镇大林村大林屯是隆安养殖黑山羊较多的村子,而村里出名的养羊户中,林振华是一个;到了林振华那里,就一切都清楚了。
山羊生长环境好
“林振华家养有100多只黑山羊,就养在山边。”城厢镇干部刘成海是大林包村工作队的,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自告奋勇带记者前去。县新闻传播中心干部陆志吉开着面包车,一直紧盯着曲折不平的山路。
风景如画的大林水库旁,有散落在绿草里的野花、有四处翩翩的彩蝶……这就是黑山羊生长的环境。林振华的羊圈就建在山脚下,黑山羊的“家”简直就是一栋临空搭建的木制小别墅,旁边有山有水,树木葱郁。“黑山羊很爱干净,因此羊舍必须搞得通风卫生,以防病害,所以都用木板材搭建。”刘成海对养羊也比较熟悉。
羊圈里除了有黑山羊“居住”的木楼,还有一个院落。院子里有很多岩石、树干,虽然地形复杂,却收拾得十分干净,这是黑山羊喜欢的环境。
主人林振华不在,羊都在木楼里,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鸡、鸭、鹅在里面悠闲地漫步。
院子下面的厨房里,一大锅玉米粥还是温的——这是林振华给山羊做的“饭”。不一会,林振华赶回来,把羊舍门打开。顿时,我们眼前突然一片黑亮,上百头大大小小的羊儿直入眼帘,它们相互簇拥,尽情伸展着健硕的身体。“咩咩……”随着羊叫声越来越多,羊群瞬间占领了这个一亩多大的院子。
林振华看着眼前的羊群,脸上展开得意的笑容。2000年,年仅20岁、在外打工返乡的林振华用自己打工赚回的钱买了50只本地山羊,做起了羊倌。8年后,他用勤劳和聪慧,靠这批山羊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每年可以稳定卖出30多只商品羊,平均每只500元,年收入过万元。
引进公羊搞杂交
刚开始,林振华养的是隆安本地山羊。不久之后,他发现这些羊个子较小,效益不好。在跟随县畜牧局外出考察中,他发现外地的羊个头比自己养的本地山羊大得多。他意识到,只有“混血”才是出路。从此,他开始了引种的漫漫长路。
2001年,林振华到黑山羊之乡马山县,把一只公羊带回了隆安。经过一段时间杂居后,马山羊与隆安羊育出了第一只小羊,林振华迈出了品种改良的第一步。不料情况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羊慢慢长大,林振华却发现,这只羊长得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大。
一次不行,就继续摸索。林振华瞄准了满身“洋气”的波尔山羊。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经过几十年选育和改良,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肉用羊优良品种。林振华从武鸣牵回一头波尔山羊,用波尔山羊与隆安羊进行杂交。杂交波尔羊果然不负众望,个体比本地羊大很多,这让林振华欣喜若狂。可是,高兴不了多久,他就发现这羊非常不适应大林的气候环境,易生病,很难伺候。
林振华没有气馁。2003年,在一次随县畜牧局到隆林县考察的过程中,他被隆林的山羊深深吸引了:黑里透红的长毛,强健的体魄……几经波折之后,林振华终于成功地把隆林公羊引进隆安。这次,林振华没有失望,与隆林山羊杂交的羊,一生下来就有3.5公斤重,成年的羊体重也比本地羊要重5公斤以上。最让人兴奋的是,杂交羊十分适应大林的环境。5年来,林振华一直在隆林引进公羊,经过不断杂交改良,现在他养的黑山羊色泽油亮,身上没有一根杂毛,且个大体健,成为质量稳定的黑山羊品种。
林振华认为,引进良种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能提高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增加产肉量。选择公羊,要最好的,而且利用3年后,就要进行调换更新,避免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
八年自学成“羊医”
羊好,还需要人的精心照料。由于得到县里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加上自己的努力钻研,八年来,林振华从一个普通的农民逐渐变成一名“土兽医”。
平时,林振华家里都准备一些必备的药。羊病了,他基本上都能自己解决。林振华笑称,人病他不会治,但羊病他能治。林振华一个人管100多只羊,每天上午,他要为羊群做“午餐”;下午,他要赶羊上山。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随身携带注射针筒,带着安乃近、青霉素,只要看到哪只羊有腿软、发热的迹象,马上就给它打针。
黑山羊喜欢爬坡登高,活泼好动,喜欢采食树枝、嫩叶、小竹叶,有病也不见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山羊的动态。因为平时细心摸索,林振华对黑山羊的常见病都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