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头牛入股,我们每年能收入近万元,今年10月份就能拿到第一笔分红了!不担风险不操心,老伴儿、我和儿子一家三口又都去了牧场上班,每人月工资1400多元。”一谈起“以牛入股”,塞北管理区奶农李占清和妻子方美荣便喜不自禁。7月盛夏,记者去采访时,奶农们仍沉浸在感慨和激动中。
李占清夫妇说的“以牛入股”,是指塞北奶农将自家散养奶牛以入股形式,交给塞北蒙牛现代化牧场统一经营、利润分红的一种合作方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目前已有240多户的1700头奶牛入住合作牧场,最近又有300多户也同牧场签订了3000多头奶牛入股合作协议。有不少奶农入股奶牛达数十头。
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据畜牧工作者计算,散养时一头奶牛年产奶3.5吨左右,年收入大致为1400元。入股之后,平均每头牛年可分红1600元,并有600余名奶农到牧场工作,人均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还有一部分人做生意当起了老板,又创新业。经塞北蒙牛现代化牧场统一经营后,入股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比散养时提高1倍。这些入股奶牛正在为塞北蒙牛新上马不久的高端奶生产线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原奶。
这种“以牛入股”的合作方式有利于长远发展。具体办法是,专业人士对奶牛体貌、年龄、产奶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检测评定,给出评定价格作为牛本金。据此,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奶农与牧场签订合同,奶农不参与经营管理,但每年领取牛本金20%的红利。5年为一个合同周期,一头奶牛双方最长合作期为10年。合同终止时牧场将牛本金支付给奶农。期间,如遇牛因病等原因死亡,损失由牧场承担。据悉,我市许多养殖大户了解到塞北合作模式后,也纷纷希望与牧场达成合作。
塞北管理区草场及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到2006年底奶农饲养奶牛达1.85万头。散养由于受技术、防疫、管理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经营效益受到影响。2007年初,我国乳业巨头蒙牛乳业集团及其合作伙伴蒙牛现代牧业集团落户塞北,分别建设高端奶生产线和养殖规模达5万头奶牛的现代化牧场,为整合当地乳业资源和推进当地奶牛养殖业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契机。
据业内专家分析,以牛作资入股的方法是一种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产业化高端合作模式,有利于奶农规避风险,推进坝上传统养殖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变,提高牛奶品质,最终让消费者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