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只有不到10%的牛奶原料是来自牧场,这与新产业政策规定的30%的数量相差很远。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发改委相关政策的出台,势必让每个乳品企业把自建牧场提上日程上来,这成为刺激企业投资自建牧场的最直接原因。”
按照这个规定,无论是大企业新上马项目,还是新成立的乳品企业,在开始进行生产之前都必须要先设立牧场,而从建设牧场到产奶这之间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对于企业的长远战略来说,建立牧场有着十分现实的紧迫性。
乳企面临最后洗牌
“全国只有不到10%的牛奶是来自牧场,剩下的90%以上都是来自奶农,以及被乳品企业讳莫如深的复原乳。”这已经不是一两个乳业专家的见解。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业内专家都对中国乳业的这种市场与奶源之间的不平衡表示担忧。
“市场的快速发展反衬出来的奶源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王丁棉告诉记者。
“从市场发展来看,消费者对于牛奶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能喝到奶,更在于喝好奶。而目前占据主要奶源供给的奶农市场却很难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奶源。也反应出了牧场建设的重要性。”飞鹤乳业总经理聂播认同王丁棉的看法。
“这也就应了一句话,得奶源者得天下,谁控制奶源谁就控制了市场,这是行业中各企业都心知肚明的一句话。”王丁棉如实说。“所以控制好奶源也就奠定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基础。”
而这一点,很多乳品企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
数月前,伊利、蒙牛已经在四川大力发展合约牧场,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奶粉巨头飞鹤乳业出人意料地高调宣布, 5 年内斥资 40 亿元建设 10 个万头国际标准化示范牧场。
“我们目前齐齐哈尔市的两座中国最大的欧美国际示范牧场已经在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投入使用。”飞鹤乳业全国市场总监潘立为表示。
也正是因为拥有集约化牧场,飞鹤奶粉近几年积极开展了出口业务,其原料粉产品在国际原料粉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据记者了解,随着知名乳品企业飞鹤乳业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两座中国最大的欧美国际示范牧场的正式运营,以及位于内蒙古的蒙牛欧美国际示范牧场的运营,蒙牛乳业和飞鹤乳业正式成为中国最大的牧场运营商。
纷纷布局自建牧场
飞鹤乳业总经理聂播认为,以前国内乳业竞争主要集中在液奶,奶粉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控制,因此,自建牧场将成为大多数企业下一步战略布局的重点。
有专家预计,在中国乳业的未来格局中,乳品企业的牧场分布将成为一个关键性指标。尤其是对于伊利、蒙牛、光明、飞鹤等全国性品牌来说,自建牧场很可能最终决定其市场地位乃至市场成败。
专家指出,建牧场并非“圈块地,养几头牛”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需要高技术、高资本投入。
记者调查得知,目前全球数据库在册的大型牧场管理人才不过数百人,在中国,只有飞鹤乳业欧美国际示范牧场从国外引进了3人,其中一位张博士是全球顶级的5位奶牛养殖专家之一,具有20年奶牛养殖经验和国际超大型牧场经验。也正是因为门槛如此之高,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才选择合约牧场模式(由别人建设和管理牧场但对奶源进行垄断收购)。
“我们齐齐哈尔市的两大牧场投入使用后,目前的规模已是万头。”飞鹤乳业全国市场总监潘立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蒙牛的中层以上部分股东出资成立的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按计划要在全国建设15个自有牧场,规模都是万头级别,每个牧场的建设费用初步预计在5亿元左右。
对于蒙牛的“重笔下注”,飞鹤乳业对市场的争夺显然也是势在必得。
据记者了解,飞鹤乳业计划自筹资40亿,5年内要建设10个国家标准化万头示范牧场。全部选择在最适合奶牛饲养的北纬47度带附近。
公开资料显示,就目前而言,飞鹤自建牧场奶牛存栏数已经接近2万头,蒙牛的完全自有牧场存栏约有万头左右,光明上海金山牧场存栏数也已近7000头,伊利在内蒙古土左旗建成的独立牧场存栏数也将达到5000头。
“对于奶源的争夺一直是乳品企业的一个重点,牧场的建设则是企业解决自身奶源的根本。”王丁棉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