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一直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几乎所有产品都MADEINCHINA。中国所有的企业,或大或小都充分享受了世界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蛋糕。
低成本、产业集群、人口红利、持续快速稳定国民经济增长一直支持着中国制造神话。但是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大涨价、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新劳动法出台、环保成本增加、劳工荒给企业带来的确是恶梦般的折磨,连一直来过惯好日子的电力企业也叫苦不迭,更不用说大家津津乐道的江浙“小狗经济”了。
中国战略管理的国际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 未来VS现在。中国企业表现为现实主义,善于抓住各种关系资源或现有一切发财机会。国外企业却着眼于未来。微软做大独孤求败十多年前就思考互联网战略。而格力和海尔还在电器行业孤芳自赏。
二、 难VS易。中国企业善于拿来主义,抄袭或者复制,一句话,从最容易做起。国外讲究的是难,敢于冒风险进行技术研发和品牌管理。大家知道,越难的东西越没人做或者越少竞争,蛋糕自然分得多点,而越容易做得东西参与人越多分得蛋糕自然少。当我们津津乐道国际产业转移时候,人家把生产制造这样附加值最低风险最大的一环外包给我们时候,我们居然不知道我们接的是烫手山芋。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著名的战略专家说,中国未来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研发优势,这让我非常悲哀,还是投机取巧心态作祟,世界上那有容易做的难事,看看美国人花重金把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吸入哈佛和斯坦福来搞研发就知道,没有付出哪有回报,人家美国人可以一直称霸世界,可以科技世界领先,绝不是可以低成本达到的。
三、 产品VS服务。当我们的企业都沉迷于开发产品时候。国外企业开始做平台做服务。比如诺基亚,从传统的手机制造商战略转型为网络服务提供商,不再以手机为主导产品,而是拼命收购NEWSETEQ或软件公司来完善自己的手机互联网服务提供资产和技术。而我们的手机厂商还停留在渠道为王和低价手机或者山寨手机的阶段。
四、 理论VS实践。我们的企业战略过度依赖国外的教科书,将人家六七十年代的战略咨询产品当宝贝给21世纪的企业做咨询。没有任何理论创新可言,整个理论界沉迷于“中国仿造”,将麦肯锡咨询模板加以翻新,或者将战略管理课本搬来,给人家做咨询咨询项目或者培训。缺乏原创性,更缺乏实战性。
当我们的企业家都沉迷于做简单的价值链加工,做简单的复制抄袭时候,当我们的战略理论界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时候,我们的战略管理的国际差距将越来越大,我们的企业将越做越难。当我们的企业家从封面人物走下神坛时候,我们发现其实30年来我们从来就没什么战略可言。
也许现在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才会让我们的企业领会到战略的真谛!
|